眼下正是冬闲时节,在乌审旗的智慧农田和202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场却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忙碌景象,对于改造后的美好愿景也让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猫冬”变成了“忙冬”。
这段时间,乌审旗2023年5057亩智慧农业项目工程施工进入了尾声,在苏力德苏木朝岱嘎查牧民张红福家地里,挖渠、管道连接和埋管同步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后总长约4500米的管道将覆盖他家498亩耕地,明年这些像“毛细血管”一样的管道将为土地源源不断提供水和肥料等,在极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帮助他家实现智能化土地管理。
苏力德苏木朝岱嘎查牧民 张红福:“这个项目实施后大大地降低了我们种地的成本,主要体现在省水、省电、省肥上,水肥一体化以后,对土地的施肥量比较精确,种地的劳力成本将降低,在手机上就可以直接操作,不用再去地里管理了。”
据了解,2023年乌审旗智慧农田项目总投资约600万元,配套建设智慧球阀、土壤墒情监测、过滤及施肥、地埋输水管和自吸泵等设备,助农轻松管理土地,足不出户实时查看庄稼情况、浇水施肥“一点就通”。旗农牧部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上半年,2642亩智慧农田项目实施后每亩节水35—45立方米,每亩减少化肥投入量17.5公斤,每亩增产100—150公斤,实现节水、节肥、节本和增收等多个目标。
项目建设规划要先行,乌审旗2024年3.4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率先在无定河镇开始,土地勘测和设计规划工作同步展开。朱建刚所在的合作社刚与村里村民签订了4000亩土地承包协议。他说,之前这里耕地地块分散,水井多单井效益差,种植机械化效率低,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合作社承包土地上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耕种机械化率达到99%以上,种植成本降低的同时效率却将大大提升。
无定河镇河南村村民 朱建刚:“从明年开始跟农牧业局配合高标准农田项目,给我们打造水、电、路全通,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增产增收,从种到收全部机械化。”
乌审旗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显示,全旗现有耕地110.73万亩,其中历年已实施高标准农田近30万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让广大农牧民备受鼓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了“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无定河镇作为乌审旗农业大镇,农牧部门提早在这里规划和安排项目实施,利用“冬闲”攻坚项目,为来年农牧民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乌审旗农牧局高标准农田项目负责人:“我们利用冬闲这段时间,把无定河镇1.8万亩规划、设计、勘测都完成,12月上旬完成以后,早部署、早实施,争取明年3月份招标完成能开工,为当地农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