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立足于“花果经济”产业链条,重点打造百里长川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带,加快转型升级,拓展农业功能,提升旅游品位,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百里长川南北长56公里,北起白大路村,南至长滩村,沿川经8个村,历史上曾是“走西口”的重要通道之一。沿川各村盘活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项目,在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也拓宽了当地百姓的增收渠道,其中花卉种植首当其冲。
人勤春早风正好,春耕时节种花忙。清晨,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千亩玫瑰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来回穿梭,产业工人各司其职,打坑、下肥、修根、种植,有序栽种玫瑰苗。
今年,薛家湾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内蒙古浩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巴润哈岱村合作成立了准格尔旗蒙元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在该村打造1000亩蒙元玫瑰。这些玫瑰集观赏、药用、食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将作为全镇百里长川文化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同时,利用千亩玫瑰发展玫瑰产业,形成玫瑰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主体的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准格尔旗蒙元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甘信中介绍,百里长川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合玫瑰生长,目前在巴润哈岱村种植的蒙元玫瑰是内蒙古浩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物种,在鄂尔多斯已经有5年多的种植经验。蒙元玫瑰三季开花,盛花旗从5月中旬一直持续到9月底。“我们将通过盛花期,打造婚纱摄影基地、采摘、盆景交易、玫瑰龙虾垂钓等,带动村里民宿、儿童游乐园等资源再利用,推进旅游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玫瑰产业,将玫瑰开发成精油、花茶以及衍生的化妆品、保健品、食品和饮料,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有效就业。”甘信中说。
村民许栽根常年在这里种植花卉,靠着家乡发展旅游业赚钱养家,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玫瑰花卉将观赏性和深加工融于一体,村民春季种花培育,夏季采花,秋季加工生产,一年四季靠着玫瑰产业实现常态就业。许栽根说:“我常年在花卉基地种花,收入可观,这几天种植玫瑰,每天能挣200元左右。”
“过去我们种植薰衣草、马鞭草等花卉,每年种植花费大、效益低。经过几年考察,今年我们选择了蒙元玫瑰,这种玫瑰能长30年,一次性投资、终身受益,收益后劲大,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我们要以点带面把产业做大做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社员增加收入。今年从五六月份采花期开始就会有收益 ,每亩能采50斤左右 ,等到第二年每亩采300斤,第三年500斤 ,第三年每亩收益能达5000元。” 巴润哈岱村党支部书记田勋世信心满满地说。
眼下,正是白大路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邬海波大棚种植的繁忙期。邬海波是准格尔旗发展“南果北种”的领头人,今年他共种植27栋大棚、18栋火龙果、2栋百香果以及实验棚等。
走进火龙果大棚,火龙果争相生长,有的已经挂了果。工人师傅正在剪枝、安装增产补光灯。实验棚里芒果、番石榴、长果桑等20多种热带水果成功种植。棚外正在打造采摘观光走廊,引进东北软枣、猕猴桃等。邬海波说:“到了6月份,你就可以来这里体验室外观光、棚内采摘,下一步,我们要以采摘、旅游、研学为一体,把这个地方打造成百里长川旅游观光的一个亮点。去年,我们的经济收入在前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今年预计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今年白大路村将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结合百里长川旅游文化,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观光农业,让乡村美起来,百姓富起来。”白大路村监委会成员梁成义说。
沟门村种植万寿菊,业林沟村发展万亩杏林……由南向北一道川,有赏不完的花、吃不完的果,看不完的乡村风景。今年,薛家湾镇主动求变,统一规划,将百里长川作为引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 “花果经济”产业链,作为留住游客、推动消费、发展文化旅游的“一汪活水”,在沿线打造千亩玫瑰、千亩万寿菊、千亩山楂、万亩杏林、渔业垂钓、长滩古街等景点,打造集游玩、观赏、美食、研学、采摘体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线路,形成全域联动、文旅融合、均衡协调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我们统一谋划、抱团发展,在百里长川各村大力发展、推进符合各自定位的优势产业,把百里长川打造成为薛家湾城区的‘后花园’,发展大旅游的同时,实现乡村产业大振兴。”薛家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三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