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旗脱贫人口2022年度人均纯收入26733元,较2021年23972元增收2761元,增长11.5%;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18人,发放资助金77.2万元;
实施“一站式”专项服务窗口结算医药费,报销医疗费用254.24万元;
改造农村危房534户,实施易返贫致贫户危房改造39户,并于2022年全部建成、实现入住;
投入产业资金16735.9159万元,实施项目72个,完工率100%,规模力度全面增强;
消除饮水安全隐患15处;
……
2022年,杭锦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如今,行走在杭锦大地,温室大棚排列有序,村庄环境整洁优美,过上幸福生活的农牧民喜上眉梢……一幅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致富产业 夯实振兴根基
“这是今年种的第二茬瓜和蔬菜。一茬瓜下来,就收入了2.5万元,倒茬再种西红柿,收成也提高了。大棚种植比大田种植强多了,我就是靠大棚种植脱贫致富的。”
这是杭锦旗巴拉贡镇山湾村村民刘勇的肺腑之言。村集体合作社的“种销一条龙服务”既让刘勇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还激发了他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热情。
近年来,巴拉贡镇积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果蔬大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然而,巴拉贡镇大棚项目只是杭锦旗发展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2022年,杭锦旗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旗各地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和结构调整,坚持二产拉动一产,持续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投入力度,加快构筑形成肉牛肉羊养殖、葵花种植、特色果蔬、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131.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25亿公斤,年度牲畜存栏达到220万头只,一产增加值增速达到5.2%。
基础建设 补齐发展短板
杭锦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农村牧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促进农村环境升级。
冬日的午后,在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光前村,村民们围坐一起,唠家常,聊变化。村民刘金奇觉得他切实享受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
走进刘金奇的家里,窗明几净,桌椅整洁,后院里随处堆放的砖、砂石和常年累积的柴草杂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地砖后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光前村的村民在自家后院里种起了花草和农作物,美化了乡村环境。
光前村的美丽蜕变是全旗乡村建设的写照。为了让农村“颜值”“气质”比翼齐飞,杭锦旗印发了《杭锦旗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新建农村牧区公厕10座、户厕467户,累计改厕493户;新建5处垃圾填埋场、6座垃圾焚烧炉、5座污水处理厂;新建4所基层卫生院。基本实现旗县医疗“三个一”、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的工作目标。
乡风文明 推进乡村治理
道图嘎查的清晨格外热闹,村民们和着动感的节拍跳着广场舞……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的作用,解决农村牧区基础文化设施缺乏的问题,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培育文化自信,凝聚人心。如今,嘎查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以到广场跳舞、健身,也可以到党群服务中心看书、阅报……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道图嘎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工作要求,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扎实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等举措,全面提升了嘎查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整体水平。”道图嘎查驻村第一书记苏建军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杭锦旗建立7个苏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初步形成各地各部门一体推进、实体平台与线上平台双轮驱动的工作格局,累计开展“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900余(次)。开展“三送三进三提升”为主题的农牧民“夜校”培训班8期,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等主题宣讲823场,持续加强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乡村振兴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一个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牧民更富的乡村正踏歌而来,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