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蒙西产业园历经20余载风雨兼程,打破传统产业瓶颈,将创新驱动与循环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主要抓手,做好做实做强“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加法、乘法和减法,开创了经济与生态环保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主导产业作加法,提高利用效率
宽阔的公路,整齐划一的管廊,错落有致的厂房……透过国能蒙西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的围栏,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企业生产线。
“在园区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战略的时期,国能蒙西实施了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生产线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等项目,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技术改造,做到了固废、焦炉煤气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及废水零排放。”公司董事长袁治国介绍说。
在炼焦过程中,除了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外,还会产生焦炉煤气。煤气一方面作为燃料继续使用,另一方面作为化工原料形成甲醇、苯加氢、玻璃棉、炭黑等产品。此外,在生产链条中提取的工业萘等原料可以直供园区内蒙古美力坚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就地消耗,实施40.5万吨染料及有机颜料中间体项目及美力坚(二期)色剂系列产品及配套中间体项目,进一步丰富园区产业结构。
近年来,蒙西产业园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基调,初步形成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发展模式,不断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实现产业多元转化,延长链条、增值提效。
上市企业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致力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大力引进上下游关联配套项目,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煤—电—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公司总经理崔增平说:“君正能源化工以生产工艺技术革新、设备升级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把节能环保作为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进一流技术再造生产工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造内部循环链条,实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目前,我们在固体烧碱设备中采用的瑞士博特公司熔盐法工艺装备,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40%。”
钢铁产业作乘法,加大强链力度
蒙西产业园推动钢铁产业绿色、循环化发展,通过科学的升级改造,将上游企业的下脚料变成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构建了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微循环的循环系统。
内蒙古德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新建年产40万吨棒材生产线和年产15万吨无缝钢管生产线上,火红的钢坯经一次次轧制成材、成捆,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德晟金属摒弃传统钢铁产业粗放式发展,持续打造‘绿色+智能’的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新模式,以‘绿色德晟’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以‘数字德晟’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德晟金属生产的水渣,作为生产免烧砖、超细粉的原料,每年为企业增加产值1300多万元;所产生的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作为辅助工序的燃料进行使用,可节约2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000吨。”公司总工程师李佩林说。
走进内蒙古华泽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制造设备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正在加紧赶制国内外工程机械制作订单。公司总经理呼云飞表示,当前,公司经产能置换、转型升级,形成20万吨高端精密铸造,计划到2025年完成铸造三期建设,实现产业链的升级,真正做到“智能铸造”“绿色铸造”。
能耗废物作减法,强化循环带动
蒙西产业园坚持区域规模整体开发、多产业联动,坚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集群化发展,多领域推动、全方位发展,园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已初见成效。
引进10万吨蒽油深加工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标志着园区循环产业圈及以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和工程塑料为主体的C1化工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双效形成。“我们项目新建两套余热发电装置,可以将蒽油精制装置、特种炭黑生产装置、蒽醌生产装置产生的尾气燃烧发电,不仅降低了装置内废气的排放量,产生的电力可以直接供本项目使用。同时,生产的蒸汽通过汽轮发电机组生产电力,通过并网外送当地电网。”项目负责人严悦说。
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加强对区域内危废处置的安全风险把控,蒙西产业园通过引进内蒙古美力坚清蓝危废处置有限公司危废处置项目,对园区危废进行集中处置。
“危废综合处理厂项目一期工程占地约6万平方米,填埋区占地面积6.14万平方米,危废填埋场库容53.21万平方米。”项目负责人刘璞哲说,“这一项目建成后将为园区危废处理提供保障,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废物再利用价值,提升产业园循环经济发展实力。”
“蒙西产业园加强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发展由工业原料输出地向精细化工和精密加工基地转型。通过引进实施节点延链和配套产业项目,进一步加粗、拉长、补齐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鄂托克旗委常委、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贾瑞介绍。
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基石和命脉;创新,是园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如今,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蒙西产业园正在向“构建高质量循环产业发展体系,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全力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