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农牧业项目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动力十足,群众办事只跑一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近年来,乌审旗苏力德苏木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采取多项措施,抓规划、强引领,统筹下好“五步棋”,奋力绘就生态美、人文美、产业美、生活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好“产业振兴”动力棋 激发“经济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苏力德苏木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一区两带三融合”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党组织带头引领、党员示范发挥作用的生动局面。加快良种繁育推广,计划引进新西兰黑安格斯优良品种基础母牛1000头,计划推广鄂尔多斯细毛羊高效繁殖技术1万只,新建中心配种站5处。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1.25万亩,实施陶利嘎查和通史嘎查节水灌溉项目2000亩,加快推进智慧农牧业建设。组织实施特色种养殖业提升行动,新建陶尔庙嘎查盐碱地改良暨现代智慧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苏力德苏木现代肉牛产业园,启动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新建集中育肥场1处。深化嘎查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将党委政府支持、政策项目支持、部门包联、企业帮扶与嘎查村自力更生创业相结合,将村级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发展融合,推动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形成一批年集体收入超10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启动建设陶利嘎查一站式综合服务园区、沙尔利格嘎查自动化养殖场等项目,有序推动陶尔庙嘎查“六村联建”10兆瓦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扩建宝日呼岱嘎查与草津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养殖安格斯牛项目。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呼和芒哈嘎查和通史嘎查乡村道路建设。
下好“人才振兴”制胜棋 提升“内生动力”
实施嘎查村优秀人才递进培养制度,把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培养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为嘎查村干部。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基层,深入嘎查村开展志愿服务,招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和服务,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和科普人才建设。完善沙尔利格嘎查人才工作站、通史嘎查人才工作站和苏力德苏木乡土人才服务中心“两站一中心”,强化种养殖大户、科技特派员等4支乡村人才队伍,依托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订的乡土人才培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作用,培育一批“优秀青年人才”“优秀乡土人才”,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现场会观摩点3处。
下好“文化振兴”融合棋 筑牢“发展之魂”
推进东中西三条文化旅游线路建设进程,大力提升“文化和旅游名镇”美誉度和竞争力。加大乌审马产业投入力度,弘扬乌审马文化。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传承好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陕甘宁片区的红色文化基因,建设革命故事讲习馆,启动实施伊西革命根据地事务展馆、牧民赴延安考察团出发地遗址等项目,推动红色文化、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与研学旅游融合发展。
下好“生态振兴”指导棋 打造“绿色格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执行草畜平衡补贴机制和禁休轮牧机制,深入推进林长制“三化建设”,年内争取完成植树造林3600亩、乡村道路植树1万株。扎实开展黄河流域河湖生态保护行动,建立河湖生态管理工作机制,对境内4条河流、2个湖泊进行常态化巡查管护。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科学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造农田节水灌溉。不断加强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强化节能减排降碳,探索生态移民区碳交易项目,实施乌审旗苏力德苏木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项目和陶尔庙整村推进煤改电项目。建立乡风文明红黑榜制度,打造农村牧区生活垃圾积分兑换机制试点2个。推行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物业化管理模式,规范农村牧区垃圾分类设施配置、设施维护、分类投放、分类管理,计划购进分类垃圾桶300个。
下好“组织振兴”关键棋 夯实“红色堡垒”
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堡垒,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嘎查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推进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区域化、智慧化,深化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打造“陶尔庙-通史-沙尔利格-昌煌”党建精品路线,创建嘎查村党组织示范点3个,提升嘎查村级阵地利用水平,规范嘎查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探索推行“党建+”行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典型引路,建立完善“党支部+合作经济组织”“党支部+农牧旅游”“党支部+协会”“党支部+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联结机制。全面深化意识形态工作,做优做实“都兰爱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升级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加强农村牧区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实行党员星级管理,深化党员承诺践诺,实施“党群话亲·帮带赋能”专项活动,全面推行“三固四化、五级联动、六个一线”帮带工作机制,积极开展“1+13+383”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深化“五治融合、四级联动”市域社会治理模式,探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提升改造嘎查村社区综治中心13个,加快推进苏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下一步,苏力德苏木将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出一幅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