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彦淖尔市遭遇两轮极端强降雨,最大降雨量达到205.2毫米。鄂尔多斯闻“汛”而动、迅速驰援,紧急调拨价值约100万元救援物资送往乌拉特前旗,这批物资预计将为当地3000余名群众解决内涝之忧,为近5万亩农田提供及时有效的排涝保障。
实际上,这只是鄂尔多斯秉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鄂尔多斯在自治区内外历次自然灾害和发展建设中主动出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暖城的温度与担当。
2023年7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河北局部地区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鄂尔多斯社会组织救援力量迅速集结,为受灾地区河北省涿州市展开抢险救援,解救被困人员200余人;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地震,鄂尔多斯市慈善组织迅速行动,共计向受灾地区捐赠款物303万元;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鄂尔多斯紧急响应,第一时间向西藏地震灾区捐赠了价值103700元赈灾物资及1000件羊绒制品;
……
这些跨越山海的紧急援助,是雪中送炭的义举,是兄弟般的深刻情谊,更是暖城大爱的真挚表达和这座城市坚持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精神的生动写照。驰援的名单越拉越长,背后是对“同胞”二字最深刻的诠释。
在困难面前,没有地域的边界,没有距离的远近,只有“我们”的共同命运。当鄂尔多斯一次次“雪中送炭”,它不仅给了受困者走出困境的力量,更在向整个社会传递一种信念,今天你帮我扛过风雨,明天我为你撑起晴空。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正是一个民族在磨难中愈发团结的底气。
暖城之“暖”,从不是温室里的温情,而是风雨中站出来的勇气。鄂尔多斯用实际行动证明,所谓大爱,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危难时刻,有人选择挺身而出;所谓团结,也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你我手边,愿意为同胞伸出的那双手。鄂尔多斯的故事,正是这样一曲写在大地上的互助之歌,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