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今日鄂尔多斯
殷玉珍:绿手指点沙成金!40年在黄沙里种出“黄金林”与“黄金米”
发布时间:2025-07-17 10:00:00      作者:孟瑞林 姜晨烨 郭路怡 其木德玛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盛夏时节,热浪翻涌。在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的井背塘,殷玉珍正俯身于谷子地中锄草。乌黑油亮的长辫子,一件艳丽的红上衣,一条洗得发白的绿裤子,是她热衷的装束。
  微风拂过,带来四周林海的清凉。然而,时光倒流40年,这里唯有肆虐的风沙。沙丘如同贪婪的巨兽,无情吞噬着毛乌素沙地的生机。
  “我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让沙漠把我欺负死!”——当年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如同穿越时空的号角,宣告了一场延续40载、人与黄沙的悲壮搏斗。
  治沙,成了殷玉珍生命中的第一个战场。
  无机械、无支援。仅凭夫妻二人粗糙的双手、几把铁锹和向亲友赊借来的树苗,他们便向无垠沙丘发起了冲锋。
  挖坑、栽苗、挑水……日复一日,肩头磨破结痂,手掌的血泡从未消退。
  风沙无情,树苗成片死去,最初的成活率不足两成。每一个返青季节的期待落空,都如锥心之痛。
  倔强的殷玉珍却从未低头。她反复观察、摸索,寻找更耐旱的树种,改进种植方法,用血汗浇灌着沙海中微弱的生机。
  40年如一日的坚守,让零星的幼苗长成了浩瀚的林海。
  殷玉珍带领家人和后来加入的乡亲们,在昔日的不毛之地上,筑起了一道长逾30公里、总面积超过6万亩的“绿色长城”。
  风沙终于止步,鸟兽渐渐归来。
  盘坐在昔日风沙肆虐、如今绿树覆盖的小沙丘上,殷玉珍感慨万千:“我没事时就喜欢坐在这里,看着这么多的绿色,心里就特别满足。”
  这片生命的绿洲,也吸引了国内外志愿者不远万里而来,亲手在这片曾经的沙海种下希望的绿意。
  绿树锁住风沙后,殷玉珍的目光投向了沙土深处的潜力。她敏锐地发现,治理后的沙地土质疏松、日照充足,是培育优质谷物的天然沃土。
  经过反复试种筛选,一种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口感香糯的特色小米脱颖而出——“玉珍沙漠小米”由此诞生。
  为了让小米更优质,她坚持不用化肥,每年对土地深耕细作七到八次,只为保持土壤松软度,增强作物吸水能力。
  “干旱不忘锄地,下雨不忘浇水”——这句朴素的话语,凝结着她的农耕智慧。
  生态、有机的品质让这“黄金小米”身价倍增,不仅为殷玉珍带来了丰厚回报,更照亮了周边乡亲的致富路。她牵头成立合作社,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昔日贫瘠的沙地,如今亩产效益远超普通农田,成为乡亲们捧在手里的“金饭碗”,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真谛。
  绿色版图不断扩展,殷玉珍的梦想也在拔节生长。她将目光投向了经济价值更高的林果业。在生态林环绕的粟米地旁,苹果、海红果、杏树、桑葚等果树深深扎根沙地,开辟着新的“甜蜜战场”。
  问及初衷,她坦言笑道:“果子既能充饥又能解渴,多好!”
  昔日的“沙窝窝”,如今四季有绿,夏秋有果。蓬勃生长的沙漠果园,不仅丰富了“玉珍”品牌生态产品的矩阵,更昭示着毛乌素沙地边缘可持续绿色产业的广阔前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甜蜜”动能。
  站在她最珍视的“欢喜梁”上,绿浪随风起伏,仿佛在向她致意,“你们看,它们随风摇摆,就像在跟我打招呼,朝我笑呢!”
  殷玉珍环抱着一棵已难一人合围的树干,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她将这些植被统一唤作“我的孩子”,眼中流淌着深情的自豪。
  她的笑容里溢满幸福与憧憬,“再过一二百年,松树也长到楼房高,游客摸着树皮的皱纹,就像摸到我手心的老茧。大家问‘谁栽的?’——就是我殷玉珍栽的!”
  从夫妻二人挑战沙魔,到“黄金小米”香飘万里,再到沙漠果园孕育甜蜜希望……殷玉珍用四十年光阴,以绿为笔,以沙为纸,在毛乌素沙地写下了一部人与沙漠彼此成就的传奇。这片土地,正化为绿意与黄金交织的坐标,为无垠沙海标定出一个充满无限生机的未来。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