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城初冬,清晨8点,位于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文澜社区附近的“西山早市”里已是人来人往,商贩们的吆喝声、居民们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温馨而生动的画面。
从包子、油条、面食等传统美食,到新鲜的果蔬、肉类、鱼虾,再到米面、调料等日用品,“西山早市”的摊位上要啥有啥,应有尽有。在这样的寻常烟火气中,居民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穿梭于摊位之间,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商品。
早市入口处,有一对老两口摆的临时摊位。摊位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这红薯长得丑,每斤只卖1块钱。但这个倭瓜好吃,和葫芦不一样,没有皮。”王巨财老人介绍着自己的农产品,妻子忙着给顾客打包。
春夏季节里,王巨财老两口回到纳林陶亥镇农村老家种植红薯和倭瓜,秋季收获后便拉回城里,常住在阿勒腾席热镇西山佳苑小区,每天开着电动小三轮来早市销售农产品。“这个早市每天人都很多,这一个月来我们已经卖了好几三轮车农产品,收入了4000多元。”王巨财乐呵呵地说。
早市经济作为“轻”经济的一种,不仅有着规模轻量化的优势,也代表了营业模式在“参与”上的便捷性。烟火气越足,惠及的群体也就越广泛。
“为了便民利民所需,2013年,旗委政府结合城区实际,设置了‘西山早市’,并由一家商贸公司负责运营。”文澜社区党委书记贾瑞介绍,对于商贩们来说,早市则是他们养家糊口的重要场所,每一个摊位都是一个小小的“经济体”,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今年68岁的苏高明,在“西山早市”一处固定摊位经营着米面粮油。入驻早市已有8个年头的他,也见证了早市的迭代升级。
2022年11月,“西山早市”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改造,总占地面积10600平方米,其中商户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现已入驻110家商户;停车场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已做硬化处理,可满足200多辆车的停放,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和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
“对于居民来说,早市可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更是连接民生与经济的重要纽带,也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贾瑞说,在早市可以购买到新鲜健康的食材和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品尝地道的杂食小吃,而且这里还是一个散步、休闲的好去处,有滋有味的生活每天都在上演着。
阿勒腾席热镇阳光家园小区居民张万民告诉记者:“每天早晨,我都会来这里逛一逛,买一些新鲜的蔬菜或肉食。这些大都是本地老百姓自己种的和养的,价格实惠,吃着放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早市,呈现着生活的万千模样,升腾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让城市的高楼大厦下,也有着烟火世俗的温暖和幸福。
2024年,伊金霍洛旗聚焦社会民生关键领域,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盼,以实际行动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总投资450万元对6处便民早晚市进行升级改造。
目前,正在定制地上造型集装箱和仿古亭,汽车城夜市已经完成硬化,水岸新城早晚市新址正在进行场地硬化,国贸、红海子、民族街夜市在原有硬化基础上放置成品造型集装箱和仿古亭,配套基础亮化,计划12月底全部完工。
经济的活力,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上,更体现在各类经营者的参与热情之中。早晚市虽是经济的末梢,“轻”经济的体量又小,但彰显着全社会对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信心。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今年以来,暖城鄂尔多斯市消费市场热潮涌动,早市、地摊经济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成为拉动线下消费的新兴力量。全市新型消费不断拓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1亿元,同比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