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旅游,是脚步遥迢的远行,是目之所及的精彩,是直抵心灵的惬意。
不论哪一种,遇到一座美丽的城市,邂逅一群温暖的人。这大约是所有旅行者的心之所愿吧。
在这个秋天,“营在金秋 驾到暖城”的“鄂尔多斯——秘境之旅”自驾行动完成试航。
50辆座驾、100位同好,2500公里、120小时,入沙漠、进平原、穿沟壑,在乌兰乌素草原扎营、在阿尔寨石窟经停,在漫漫黄沙里的千岛湖漫步、七星湖观星,在十月小阳春里来一场塞北的日光浴,在草原帐篷露营里听木柴炸裂的声音,唱属于你的心声,讲属于你的故事……
这一场“走心之旅”,应该是许多人的“心头好”。
(二)
鄂尔多斯,是“文”的历史厚土,是“旅”的广阔市场。
这里是中原与草原、长城与黄河、游牧与农耕、红色与绿色、古老与现代的多元文明交融之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北疆文化的重要代表。
鄂尔多斯地处神奇的北纬37°,是全国黄河流经第二长的地级市,奔流过境728公里,黄河母亲左手牵平原,右手挽沙漠,赋予了暖城宽广宽厚的大爱胸怀和奇特独特的自然景观。大河大漠、大草原大峡谷交相辉映,全域皆成景,四季皆可游。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准格尔大峡谷、沙子会唱歌的响沙湾等30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可以让你与山水对话、览山河胜景、听山谷回响,尽情拥抱诗和远方。
观河则情满于河、览漠则胸广于漠、赏原则路平如原、游谷则心静如谷,在鄂尔多斯,这样的“花式”感受完全可以有。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把丰富深厚的文旅资源化作近悦远来、直抵人心的金字招牌,打破人们对“煤都”“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还是需要一些解题“窍门”的。
在现有资源和游客需求之间,鄂尔多斯竭力寻找最大公约数。“鄂尔多斯——秘境之旅”自驾游线路的推出,正是暖城的作答。
(三)
不用扎堆在景点里看人头,不用被堵在路上把越野车开成“蜗牛”,不用奔波在多个景区之间进行“赶场游”,不用因“特种兵式旅游”而累得人仰马翻……
每个人都想有那么一段旅途,不用设定那么多目标和线路,就想让生命回到最初的纯澈。就如在每个秋天,要把田里收拾干净,以一亩休养生息的梦田悉心等待明年的种子。走到哪座山,去行哪条路,一切听从内心的旨意,又有着随遇而安的惬意。
美丽暖城,听到了一个人的心声,还有一群人的回音,并给予贴心的回应。
主动洗牌,以“自驾”重新定义文旅产业发展理念,积极打造东西南北多条精品线路,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全域全境自驾旅游产品和线路提档升级,全方位提升自驾游的“引流”能力,让美丽暖城真正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吸引更多人走近暖城,走进秘境。
天地有限,自驾无边。此一路,可以在8.7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大地上纵情驰骋,一路追寻黄河印迹,品读黄河变绿的故事,在漫瀚调中感受“弦歌不绝”的动力,在青铜器中激发“思接千载”的活力,在一粒沙里触摸“亘古亘今”的魅力;一路探索暖城秘境,看草原天远地广、赏塞上大漠金黄、听牧民赞歌悠扬。
(四)
文旅,从不止于美景、美食。
对正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鄂尔多斯来说,文旅产业既是新的动力源,更是一个展现暖城文脉的IP,一扇映射暖城的窗口,一张宣介暖城的名片。
当前的鄂尔多斯,城中草原、马上游城、品味沙漠海鲜、游览世界煤田等为特色的生态游、休闲游、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工业游全面开花,构建起以城市休闲度假区为核心,以沿黄风光文化旅游带、草原民俗文化旅游带、沙漠生态文化旅游带、红色研学文化旅游带为重点的大文旅发展格局。
而自驾线路的推出,给了游客一个“说走就走”的机会,沿着飞驰或缓行的车轮,进行一场赏心悦目的沉浸式“鄂尔多斯行”,也会看到一座城市在度量文旅发展大势、丈量文旅服务品牌、思量文旅产业价值的具体路径,可谓“步步精心”。
有心者,不以山海为远;深情者,不以日月为限。美丽暖城以文旅为媒,助力更多人随心“驾到”,“鄂尔多斯——秘境之旅”自驾游线路的推出,其深层目的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但其意义可以进一步放大、拓展,这是唱响“北疆文化”品牌和续写黄河文明的生动实践,必将在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形成新的“虹吸效应”,在区域间建构起更多元的桥梁,推动各民族在交流交融中不断延伸中华优秀文化的半径,共同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欢迎你,“驾到”美丽暖城鄂尔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