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今日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创新力为全区“打样”系列报道②
鄂尔多斯,拿什么吸引人才?
发布时间:2023-10-16 15:17:00      作者:王红梅 刘阳 杨扬 苏栗澄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10月11日至13日,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率队赴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拜访有关科研院校和企业,并就建设创新平台、打造人才飞地等内容进行座谈;

  “给安家补贴!鄂尔多斯这所学校招教师!”鄂尔多斯人的朋友圈最近都在转发一所学校的招聘信息,给出的待遇之优越令人羡慕;

  再往前,9月25日至28日,鄂尔多斯“暖城之邀——北京站”2023年秋季引才活动成功举办的新闻同样引人注目。

  如此种种,关于招才引智的信息,在暖城鄂尔多斯人的朋友圈从未间断过,从人才安家落户到岗位特聘再到跟踪培养等方面的一揽子“政策礼包”,都成为鄂尔多斯向外界展示求贤若渴、重才爱才惜才这满满诚意的郑重承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大力解放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从优化环境、人才新政等方面多维发力,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不断彰显发展新优势,不断蓄足发展“人才池”,不断培植冲刺“人才高地”的“梧桐树”。

  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就是一棵正在成长中的“梧桐树”。

  近日,记者走进人才科创中心,攀爬“树枝”,感受“金凤之家”的阵阵暖意。在这里,从事视觉技术研发与应用、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打造等创新创业型企业已落户10多家,员工们正在温馨的环境里安心工作。

  在这里办公的山东博远视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辉告诉记者:在鄂尔多斯,政府给了很多关于招商引资的好政策好平台,为自己所经营的科技企业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谈起人才发展环境,鄂尔多斯市人才科创服务中心主任杨鹍思路清晰:“为在人才工作上蹚出一条路来,为精心构筑‘一心两园八基地’科创平台体系,我市规划建设了总面积7.6万平方米的人才科创中心,中心共40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

  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设有“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顶尖人才团队工作站、成果转化平台、人力资源孵化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青年创客梦工厂等21个生产生活服务区,可满足70余家企业、1300余名高层次人才同时办公的需求,是引领全市、辐射周边的人才科创工作服务总部。

  目前,人才科创中心已首批入驻7个院士团队和16家创新企业,涉及新能源、智能社会治理、数字经济、生态环境修复、矿山智能管控等领域,同步有50余家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信息咨询、金融税务等服务机构正在对接进驻,是集优势环境和优秀人才于一体的暖城智“汇”高地。

  鄂尔多斯市人才科创中心只是全市为优秀人才搭建的平台一角,为招才引智,鄂尔多斯搭建了许多承接“人才洼地”的平台——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为人才项目发展、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开展人才管理“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建设人才科创“一站式”服务大厅,优化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拎包入住”式专家人才公寓534套。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分级分类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推行专家健康体检和疗养休假制度,建立人才工作激励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

  谈起人才平台搭建工作,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主任苏俊杰表示:“我们将竭力为入驻对象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暖心服务,全力办好451项服务事项,用好33项一站式服务包,全面整合最优创新资源,奋力打造西部地区最具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人才科创高地。”

  人才如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能成事?除搭建优质的平台和创造良好的环境之外,鄂尔多斯积极出台人才新政,全方位打造智慧样板。

  求贤若渴引人才、着眼长远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以人为本留人才、高位推动重人才,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为地区人才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全面融入内蒙古“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实施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出台人才新政30条,制定13项配套政策和分领域专项扶持政策,构建形成强投入、全覆盖的人才政策体系。

  2021年9月出台的“鄂尔多斯人才新政30条”,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举,高端人才与实用人才并重,助推产业升级与社会事业发展并行,面向人才开发全链条全周期,着力打造政策优、力度大、层级多、方式活、更具比较优势的“一揽子”人才政策。

  来自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教授、图书馆副馆长门克内木乐,是鄂尔多斯人才政策的受益者之一。门克内木乐,德国马尔堡大学博士后,当时在内蒙古大学工作。“2012年申请调动,正好赶上金融危机,我被认定为刚性引进鄂尔多斯市草原英才,享受了约60万元的安家费,分5年给。”回顾起自己回到故乡所享受到的待遇,她一脸阳光。

  在引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方面,鄂尔多斯还搭建了许多桥梁和纽带,比如,以赛代招。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卜建斌说:“通过‘以赛代招’的方式,精准吸纳创新创业资源集聚鄂尔多斯,也是鼓励创新创业的一个渠道。”

  刚刚结束的首届“鄂尔多斯杯”创新创业大赛便是“以赛代招”的一次尝试。在本次比赛中,共有来自英国、德国、中国香港以及全国各地42个城市的443个项目报名参赛,围绕我市正在构筑的“四个世界级产业”和新材料、低碳节能、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提供解决方案。我市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吸引广大创投机构和优秀企业、团队、人才融入鄂尔多斯,为暖城提速发展充实“引擎”力量。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平台搭建和利好的政策出炉,成为暖城吸引人才的名片,吸引着更多的精兵强将把目光投向这里,把青春奉献这里,把激情留在这里。据统计,目前我市每年新增各类人才2.7万人、高层次人才3500人,人才总量达到48.5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5.2万人。未来,越来越多的人才将齐聚鄂尔多斯,共话美好未来,为暖城鄂尔多斯发展提供愈发强劲的“人才动能”,为鄂尔多斯当好全区稳的“压舱石”、进的“排头兵”贡献“进”的智慧和“稳”的力量。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