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安全事关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杭锦旗将草牧场改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今年以来,杭锦旗锡尼镇、伊和乌素苏木、塔然高勒等地纷纷抢抓降水有利时机,依托草原补偿机制后续产业项目、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植被恢复项目、防沙治沙项目等各类草原建设项目,实施年初既定的20万亩草牧场改良项目。截至目前,全旗累计完成草牧场改良人工种草作业22万亩,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受益农牧户418户,户均改良种草595亩,总投资5062.5万元。2024年以后,每年计划实施改良草地建设40万亩;到2025年末,计划完成改良草地建设150万亩。
持续推进百万亩草牧场改良,生态效益显著。根据近年来草原修复效果监测评估,项目建成三年后,项目区平均植被综合覆盖度提高15%-20%,每亩产草量提高25公斤以上,其中优质牧草亩产量提高15公斤以上。植被多样性明显提高,草群结构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写好草牧场改良“生态文章”,让农牧民更幸福。杭锦旗改良补播主要种植品种为柠条和杨柴等优质牧草,按户均改良草地595亩计算,项目建成三年后具备放牧条件,第五年牧草达到高产和盛产期。通过近年来农牧民生产实践,以改良种植柠条为例进行测算:在全年禁牧条件下进行平茬利用,种植柠条亩产200公斤优质牧草,每公斤牧草1.5元,牧草收入300元,除去成本60元/亩,每亩柠条收入240元;杭锦旗柠条每五年平茬1次,即每亩柠条年收入48元;按照户均改良草地595亩计算,柠条改良草地年收入2.85万元。在自然放牧利用条件下,改良草地具备耐干旱、耐牧、草质优良等特性。一般来说,改良草地草场等级较原草地草场等级高,原草地每20亩可养殖1个绵羊单位(“绵羊单位”指牲畜计算单位,即一只成年绵羊饲草料需求量,一只山羊相当于0.8个绵羊单位,一头牛相当于5个绵羊单位),改良草地则是每15亩就可养殖1个绵羊单位。按照户均改良草地595亩计算,在同样实行草畜平衡情况下,原草地可养殖29只绵羊单位,改良草地则可养殖39只绵羊单位,每只羊按照1800元计算,新增产值1.8万元。
杭锦旗现有草原面积1506.18万亩,其中以油蒿为主要建群种的劣质草原面积742.95万亩。下一步,杭锦旗将在“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几字弯’库布其沙漠全域治理攻坚战”框架指导下,全面推进退化、沙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依托更加稳定、更加持续的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调动更多企业、集体、农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努力提升全旗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持续写好草牧场改良“生态文章”,不断增强农牧民群众生活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