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今日鄂尔多斯
杭锦旗:让漫天黄沙变成“希望之洲”
发布时间:2023-07-05 09:24:00      作者:撖桃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夏日的杭锦旗,满目葱绿、翠色欲滴。

  杭锦旗地处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握手地带,沙漠占全旗总面积的52.2%,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0%以上。从前,每年立春过后,这里漫天黄沙看不清人,常常是一夜狂沙就埋房。

  绿从何来?美自何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实施,让“死亡之海”变成充满希望的“绿洲”,让“绿色长城”不断延伸和扩展……

  希望,是干出来的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奠基启动之初,杭锦旗克服重重困难。

  20世纪60、70年代,杭锦旗人民开始在库布其沙漠北缘丘间低凹处进行造林治沙。第一代务林人陈宝荣等就是这样每天背着窝头、咸菜和水,起早贪黑沿着沙漠边缘栽树治沙。陈宝荣生前回忆其中的苦楚时说:“在沙漠里种树是个苦差事。当时,这里连个路也没有,风一刮,沙子满天飞,沙子打在脸上,针扎似的。每天风餐露宿自不必说,关键树苗也种不活。”

  在不断地尝试、总结经验,终于有些树慢慢发了芽,有成活的迹象。“看到有活的树苗,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下来了,算是看到了希望。”后来植树造林的人感慨道。

  看到了成功,就看到了希望。

  家住伊和乌素苏木巴音乌素嘎查的苏雅拉巴特尔,是土生土长的伊和乌素苏木人。20世纪90年代,草场沙化严重,渐渐地自家的草场已经不能放牧。2008年,当地政府鼓励牧民搬迁,参与治沙工程。苏雅拉巴特尔积极响应号召,每年一到种植季,就开始一点一点种沙柳、柠条、杨柴。

  时光不负有心人,在连续5年的时间里,苏雅拉巴特尔家周边的流动沙丘、露沙地面基本消失。2013年,完成治理沙地1.4万亩,成活率都在80%以上。2020年,在鄂尔多斯市林草局的帮助下苏雅拉巴特尔绿化的草原成功被评定为家庭林场,他也成为“三北”造林种植大户。

  “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的40年里,杭锦旗通过不懈努力,造林87.54万亩(人工林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其中1978年至2000年(纳入防护林体系)61.64万亩,2001年至2012年完成(营造林)25.9万亩。

  沙区人的绿色梦,就在眼前。

  靠沙“吃”沙,农牧民享“红利”

  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杭锦人得到生态红利。

  多年的实践探索,杭锦旗在东部丘陵沟壑区大力营造以沙棘造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南部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沙柳原料林基地和柠条、杨柴豆科饲料林基地;西部硬梁区发展以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林基地;北部库布其沙漠的建设以封育为主,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人工造林,建设沙漠锁边防风固沙林。

  饱受风沙之苦的人,最知道绿色的可贵。经过了15年的种植培育,苏雅拉巴特尔的家庭林场已经见到了收益。2022年,苏雅拉巴特尔购买了20多头牛发展畜牧业,这20多头牛长势格外好,还产出了小牛仔。2023年,苏雅拉巴特尔养的牛迎来了第一次出栏。

  苏雅拉巴特尔笑着说:“修整了好多年的草场,这两年终于能看到收益了,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杭锦旗牧民敖特更花,也将种树转变成了她的事业,用10年时间绿化了3万亩荒漠化土地。同时也种出了“金子”。除去日常花销和支付给工人的劳务费,她每年能有近15万元的收入。

  杭锦旗防沙治沙工作方式实现了由小规模、小区块建设向大规模、大基地建设转变,由单一治沙模式向水、电、路全面配套转变,由国家项目投入为主向企业和合作组织投入为主的转变,由低标准、低投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接续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杭锦旗谋求发展新机遇。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使全旗的生态状况由急剧恶化的趋势向“整体遏制、局部好转”转变,生态建设和沙漠治理成效显著,工程区植被迅速恢复,风蚀沙化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沙尘暴、扬沙发生天数有所下降。杭锦旗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4.6%,仅“三北”四期工程贡献就达到0.61个百分点。在“三北”工程的影响下,杭锦旗成立了生物质热电厂、沙柳切片厂、柠条颗粒饲料加工厂等企业,推进了沙产业的发展。全旗林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6667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16.0364亿元,部分农牧民每年来自林业的收入超过10万元。

  沙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

  做足“沙文章”,探索新可能

  一粒沙身上,也有无数的可能。

  杭锦旗依托森林、湿地资源,形成沙漠、湖泊、草原、森林相结合的壮美特色景观,结合杭锦旗民俗文化和沙漠越野文化产业的特色旅游业,以库布其世界沙漠公园、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蓬勃兴起。

  生态种养殖业经济效益可观。通过水利建设,土地平整,配套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一系列工程,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依托库布其沙漠充足的光热和空间,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治沙综合示范项目,利用高支架太阳能面板间的土地空隙,开拓“板下经济”,在不改变林业用地性质的情况下,栽种适宜于生长且经济价值高的低矮灌木及优良牧草,进一步提高了沙漠综合利用率。

  杭锦旗正开拓出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改善的跨越之路。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