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增就业523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22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35人,实现农牧民工转移就业62280人。这组数据来自鄂尔多斯市就业服务中心,是今年1—4月我市群众就业的“图谱”。
这个“图谱”是如何绘就的呢?从市就业服务中心“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托起百姓幸福感”工作目标中,可以理出清晰的脉络:今年以来,市就业服务中心围绕“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作主线,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精准帮扶重点群体,着力扩大就业渠道,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切实以就业之力托起基层群众“稳稳的安全感”“满满的幸福感”。
精心谋划 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群众想就业,不知道哪里有岗位;企业人员流动,需要补充员工,不知哪里有合适的人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市就业服务中心广泛收集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实施就业专员“一对一”服务制度。
全面开展“暖城之邀”系列引才招聘活动,深入甘肃陇南市、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等劳动力输出地,积极开展劳务对接活动,拓宽鄂尔多斯市企业用工渠道。
加快零工市场建设,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及时推送就业岗位信息,送岗到“家门口”。目前,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已经建成了零工市场,能够吸引更多城乡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
精准施策 着力扩大就业规模
围绕落实国家、自治区系列稳就业政策,结合全市人社系统“进企业、进校园、进基层”活动,实施政策找人、政策找企,大力推行直补快办、免申即享等便捷方式,打造就业服务新版本,通过系统数据筛选,大数据信息比对,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服务企业、群众由“主动申请”到“免申即享”,把助企纾困、奖补激励等政策红利最大化,减轻企业负担,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不断提档升级。
截至4月底,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轻负担1.37亿元;为18家企业61名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保补贴26.84万元,为26家企业34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2.82万元。
精准服务 靶向定位重点群体
刘二飞是东胜区泊尔江海子镇城梁村的脱贫人员,长期居住在罕台镇永胜村,他和妻子莫色阿衣无业,孩子上小学,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来源靠种地和养殖来维持。为此,东胜区就业服务中心将莫色阿衣安置到了罕台镇永胜村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事实上,我市通过企事业单位吸纳、鼓励创业、岗位推荐和加强就业指导等措施,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渠道,聚焦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牧民工、退役军人等就业重点群体,举办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及时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落实等服务,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公益性岗位安置3666人,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123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深入实施“创业鄂尔多斯”行动,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展创业者融资渠道,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提高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额度,1—4月份,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0万元,有效解决创业瓶颈,“贷”领群众富起来。
精诚培训 加大技能人才培养
丁国雄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伊金霍洛旗,因缺乏专业技能,求职比较困难。后来,他在伊金霍洛旗就业和社会保险事业中心组织的职业培训学校接受推拿技能培训后,激发了创业思路,又通过参加该中心组织的创业管理培训,进一步学习到了如何创业及创业办法,最终通过办理创业贷款开起了养生理疗馆,实现了自主就业。
一直以来,我市非常重视“技能型”就业发展,通过深入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和技能内蒙古行动,结合不同群体特点和需求,精准组织实施分类定向培训,不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电子商务、直播行业等新兴行业,开展“技能+创业”双培训,讲授网络营销技巧、短视频制作、直播教学及网上创业等专业知识,切实用“数字技能”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扩大规模以上企业备案覆盖面,目前,我市共备案54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职业(工种)达200余种。对失业人员、农牧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今年1—4月,全市开展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15179人次,大力开展“互联网+培训”,广泛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展线上培训2915人次;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10064人。
民生无小事,就业大民生。市就业服务中心“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托起百姓幸福感”的步伐铿锵坚定。下一步,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确保全市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