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能织锦,沃野可生金。
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有效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绒山羊舍饲条件下两年三产繁育为畜牧业发展增产增效;一年二茬南美白对虾在鄂尔多斯示范养殖成功……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黄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针,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粮食蔬菜品种引进、畜禽良种培育及高效繁殖推广、盐碱地改良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聚焦耕地质量提升,加大减量控害输出。我市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提升与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黄河南岸灌区高标准农田灌排协同调控和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黄河流域化肥减量措施的灌溉排水水质监测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耕地地力等级,并通过构建灌区灌排协同调控、耕地地力提升和作物持续丰产稳产的综合技术模式,建立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
粮食蔬菜优质筛选,加强种质资源引进。全市粮食蔬菜种子已基本实现充足供给,但优质的种质资源及品种都比较缺乏。为了从“有没有、保生存”的基线向上跃进,通过加强种业优质资源的引进、筛选及地区适用性研究,以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全能战士”为目的,实施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及跟踪评价、糜子品种商品性评价试验和晋陕蒙毗邻区糜子品种展示示范成果转化以及蔬菜新品种示范展示和种苗标准化安全生产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玉米、糜子、蔬菜新品种示范点17个,示范面积3500亩,展示新品种601个,筛选玉米优良品种4个,累计玉米、糜子、蔬菜新品种推广面积7.5万亩。
畜禽饲草优选繁育,加紧良种培育进程。目前,全市畜禽良种已解决“有没有”“够不够”的基本问题,如今要向着“好不好”“强不强”转变,培育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振兴畜禽种业,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务之急。通过实施绒山羊舍饲条件下两年三产繁育、肉羊新品种选育及绿色生态散养鸡示范推广项目,以组建基础母羊示范群为基础、优选父本、强化配种种公羊补饲,利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母—羔一体化营养调控、科学养殖技术,顺利产羔341只,筛选出了合适地方散养肉鸡品种2个。同时实施抗逆苜蓿新品种引种扩繁及种植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扩繁、推广优质抗逆品种草原3号、草原4号和中苜3号3000亩,有效提升苜蓿种植品质,为畜禽“粮草库”增添“生力军”。
盐碱鱼虾特色养殖,加快创新模式驱动。随着盐碱水主养鱼混养虾健康技术示范推广、盐碱地设施化一年二茬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及生物防控技术示范推广以及稻渔综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全市已建立试验示范点5个,示范面积2100亩,累计淡化虾苗520万尾,投放不同鱼苗10000斤,建设设施化养殖大棚5亩,亩产500—1000斤。通过立足盐碱地开发与利用,凭借“车间+大棚”和标准化与病害生物防控技术相结合的高效绿色养殖模式,实现一产产值增加和在鄂尔多斯高寒地区一年二茬养殖目标,使得昔日“不毛地”,变为今朝“米粮仓”。
螺旋藻标准体系建设,加固产业发展前景。我市螺旋藻产业基底良好,螺旋藻粉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世界总产量的40%。为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现代农牧业进程,通过以坚持绿色安全、优质导向、整合资源、协同推进的原则,以构建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为目标,组织实施“螺旋藻全产业链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化试点”项目,以吸纳国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标准为主,制修订螺旋藻产业的管理、生产环节的部分标准为辅,构建“螺旋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完成标准体系梳理40项,夯实了螺旋藻产业发展基础,提升螺旋藻产业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在党的二十大春风的吹拂下,农牧渔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鄂尔多斯高原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