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了这身警服,就要矢志不渝地走下去,把责任与担当扛在肩上。”这是周飞对自己岗位职责的生动理解,也是他的从警写照,202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现任准格尔旗公安局警务支援大队大队长。
1978年出生的周飞,2000年从警校毕业如愿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当理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刻,周飞紧紧攥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认真对待。从警22年来,周飞参与过重大安保维稳活动,侦破过棘手大案要案,共计勘查刑事案件现场2759起,其中命案现场178起,重特大案件现场1096起。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515起,利用刑事科学技术直接破案258起。令周飞难忘的是2015年杨某某投毒杀人案,当时在荣乌高速1413公里路边停放一辆奥迪A8轿车,一名中年男子躺在轿车后座死亡。周飞在现场勘查中发现死者瞳孔缩小,凭借职业敏感,初步判断有可能是中毒,并将收集的试验样本带到市局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三次检验,确定死者为呋喃丹中毒死亡。但死者家属不认可,坚持是突发性疾病死亡,死者为大,需尽快入土为安,强烈反对尸检。周飞顶着压力一边向死者家属耐心做思想工作,一边对死者提取相关检材,并在死者体内检出农药呋喃丹成分。确定案件性质后,周飞带领技术人员在嫌疑人生活场所提取物证中检出毒药成分,并通过查询,证实了其购买老鼠药渠道,后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获,在铁证面前,嫌疑人如实交代了其将毒药融在巧克力中多次给死者喂食的经过。
“忠诚、干净、担当、为民”,这是周飞从警多年后发自内心的感悟,利用自身特长通过技术手段与犯罪分子较量,这是周飞爱好并擅长的工作,但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更让周飞感到职业的荣誉与光辉。15年前,患有精神疾病的苏桃英从陕西省神木市一家养老院走失,多年来老人儿女多方寻找未果。2020年周飞在民政局救济站了解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通过比对信息,成功确定老人身份,第一时间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帮助走失多年的亲人团聚在一起。
从计算机“小白”到熟练操作再到系统维护能手,是那份对未知的兴趣和热爱指引着周飞不断前行。周飞负责的刑事科学技术室于2008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2018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成为全区4个“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之一、全区西部地区唯一的旗县公安局,多次参加区内外业务学术交流,发表论文20余篇。周飞本人在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挂职兼任教官,为各盟市和旗县公安局授课120多场次,成为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中国公安大学客座教官;2019年接受公安部指派赴蒙古国圆满完成为该国高级警察的授课任务。
在警犬技术训练上,周飞研究出适应不同体型、犬种、专业的训练器材和设备,并申请国家专利。后期又研发警犬训练断桥、交通信号灯、现场通行踏板鞋等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共获得实用新型国家专利8项,发明专利1项,其中断桥、级跳、独木桥、火圈、地笼专利纳入市公安局改革“金点子”、创新“一招鲜”优秀项目专刊。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山不碍路,路自通山。周飞在警务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坚持贴近实战、数据赋能,不断根据实战需求进行科技创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实现科技兴警,用科技手段为执勤民警减负,周飞针对人工人员信息核查慢、难、工作量大的问题,研发出了身份证录入管理系统,在小区、检查点、火车站等场所推广使用。与此同时,周飞还带队研发了准格尔旗公安局“智慧大脑”,利用无人机、5镜头、3D建模计算工作站等设备,结合倾斜摄影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逐步自主完成全旗三维实景数据采集合成,1:1构建了辖区影像,并将多警种业务数据信息资源与城市地理信息相关联,通过属性信息与城市空间相结合,为实战提供形象直观的可视化信息展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飞和同事并肩作战研发的“微稳人像智能比对查控APP”,为民警一线执法执勤提供了科技信息和保障,该APP同时被市公安局宣传推广,并纳入市公安局改革“金点子”、创新“一招鲜”优秀项目专刊。
周飞用忠诚和奉献、热血和汗水,交出了一份“人民警察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成绩单,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1项;荣获各级各类荣誉30余次。相比于荣誉,更重要的是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和科技守护一方群众平安的美好愿望。在新时代警务现代化的浪潮里,周飞将不忘初心,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继续争做新时代人民警察,不惧艰险勇往直前,不断创新,推动基层公安向着现代化、科技化的智慧公安目标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