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教师 韩操宇
讲述时间:2022年9月22日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李彦军 贺龙

传授知识,也传递梦想,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鄂尔多斯教育事业发展倾注满腔热情,用实际行动书写最长情的告白……
我叫韩操宇,今年31岁。出生在鄂尔多斯,曾在北京求学深造,目前在鄂尔多斯任教,从鄂尔多斯市衡水实验中学到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我很荣幸能亲眼见证参与家乡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2013年7月,我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我就读于北京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期间在北京大学取得双学士学位。毕业后,我曾就职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价格认定处。2020年8月,作为北京中创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特邀教练员,我回到家乡鄂尔多斯,负责指导鄂尔多斯市衡水实验中学强基计划和奥赛课程。今年9月份,我来到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担任高一年级数学教师兼班主任。
很多人都对我的选择表示不理解:“为什么放弃北京那么好的工作,回到鄂尔多斯当老师?”
我总是说,别人感动我的,我唯有传递。
因为有缤纷绚烂的色彩,因为有爱满心怀的温暖,因为有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坚守,欣赏着孩子们的每一点每一滴的成长进步,我心里总是会感到欣慰和激动。
既然选择了,就要走下去。我没有遗憾,没有后悔。
在我成为这所学校的教师之前,我曾经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我的一位班主任在这里坚守了30多年,现在已经退休,但老师的执着一直感动着我。
正是这份感动坚定了我的从教之路,从北京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任教。
当孩子们听说班里来了位北大、清华毕业的老师,都很高兴,主动跑上来拉着我的手不停地叫“韩老师,韩老师……”在孩子们看来,我是个了不起的人。
我总能感受到家乡的孩子们是如此热情,也是如此渴望知识。
我到学校后多次去拜访过我曾经的老师们,每次和他们交谈,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们。正因为有了对教育的热爱,我总是满怀信心,一如既往地坚持。
“感恩与坚持”是贯穿在我一路上的信念,也是不曾忘记的最真挚淳朴的初心。
每次上课时间到了,我拿着书本走进教室,都能看到孩子们规矩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我们相互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学习水平。
班里的孩子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常被学生们称为“学霸老师”。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和学生们一起在宿舍谈天说地,一起在操场锻炼运动,与孩子们携手前行,协助孩子们走好高中生活第一步,和他们一起蜕变成长。
在这平稳而又充满挑战的教学生活中,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力求一丝不苟,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同事学习,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
在工作中,我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得到了众多同事的多方帮助,使我的工作可以不断进步。我也时常能够接收到来自孩子们和同事们的温暖与感动,这也是让我持之以恒、自信前行的动力支撑。大家对我的真心信任、同事的热情温暖、家乡教育的大有可为,更加坚定了我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想法。
教育是一项持久的工程,我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去坚持做好教育这件事,传递爱与温暖。对于以后的打算,我已经有了清晰的目标,还是想做好教育事业,虽然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意义重大。
回报家乡,回馈社会。或许一束“烛光”只能照亮一点空间,但我愿意为家乡教育事业和母校发展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