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幸福的底色,更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坚持创建惠民、为民、利民,已连续12年蝉联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该镇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暖心服务为“主抓手”,不断优化城市环境,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寒冬腊月,走进阿勒腾席热镇,新春的节日喜庆氛围已日益浓厚,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条条大道畅通洁净,车辆行人文明礼让,夜景更是流光溢彩……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祥和。
文明创建,让城市更温暖
文明,渗透在城市的发展中,融合在百姓的生活里。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创建的目标就定在哪里。
近年来,阿勒腾席热镇坚持“颜值”和“内涵”并重,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打造镇级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小区党群服务站升级全覆盖,加大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构筑集居住、就业、交通、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1月15日上午,焕然一新的王府路社区二楼居民活动区,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排练厅、图书室等场内已是人头攒动,其乐融融。
老旧小区改造、商业回迁安置和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一项项、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公园城市的愿景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文明创建,让社会更和谐
文明创建并不是“独角戏”,而是全民“大联欢”。
2018年以来,阿勒腾席热镇发挥全旗文明城市创建主阵地作用,通过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居民点出你的需求,社区亮出我的服务”工作机制,在需求菜单基础上,镇里二级部门、各包联单位和志愿服务队有的放矢,实现了“点单—制单—买单”的良性循环。
“在具体实践中,创新总结出‘开门询单、所站制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的‘五单’工作法。”阿勒腾席热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宋树莲介绍,“以党员固定活动日及传统佳节为契机,常态化开展精准服务”。
社区搭台,居民唱戏。党员“初心”小分队、“晒阳阳 歇凉凉”唠嗑队、“搭把手”志愿队、社区“七彩”服务队、“春泥”交通劝导队……76支志愿服务队伍,不仅温情服务暖社区,更以温馨实践润家园。
阿吉奈社区居民陈淑芳,退休之后又走上了志愿服务的“新岗位”,帮助邻里解决困难,特别是在党的政策宣讲、文明知识宣传以及调解家庭矛盾等方面,是行家里手,获得社区“热心大姐”美誉。
同步,加强全镇118个小区标准化宣传阵地建设,抓好创城氛围营造等工作,还广泛选树典型,全面实施“我的城市我的家”文明标兵引领行动,重点评选一批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楼道和文明楼栋,推动群众在实践中形成价值共识。
文明创建,让群众更幸福
窗外寒风凛冽,室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札萨克社区210平方米的手缝工车间内,40多名工人在各自忙碌着。
44岁的高晔,以前一直在家照看老人和小孩,没有固定收入来源。2019年,高晔经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到家门口的手缝工车间上班,每个月不仅有了固定的收入,还主动帮姐妹们修补、检验,到厂里拉货、送货,更因工作能力出色成为了110多人的手缝工车间负责人。
“这种灵活就业的工作模式,不仅给我带来稳定收入,还不误照顾家庭。”高晔开心地说,靠着这笔收入,去年添置了一批新家具、家电,好日子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2021年,阿勒腾席热镇新建旗、镇、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中心3个,提升改造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站6个,基本形成“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为老服务资源均衡布局的15分钟“社区为老服务生活圈”。
如今,各个社区广泛开展服务项目,“健康理疗”“银发课堂”“趣味运动会”“长者生日会”“邻里一家亲”等特色活动深受居民的喜爱与追捧。
手缝工就业、为老服务,这只是阿勒腾席热镇不胜枚举的众多“社区暖心事”项目的两个片段。
2018年,“社区暖心事”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近年来,该镇累计投入资金850万元,征集实施“社区暖心事”1539项,获评“自治区级志愿服务项目”,去年又以高分通过国家验收。
2021年,“社区暖心事”服务升级,成立全市首家“社区暖心基金”,并实现14个社区全覆盖。目前,天隆集团、惠众集团等爱心企业已捐资43万余元,社区各类暖心服务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撑。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考验的是细节,比拼的是长效。
“文明创建,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擦亮城市形象,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阿勒腾席热镇党委书记王斯庆说,“目前,我市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阿勒腾席热镇会不懈努力、全情投入,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元肇启,华章日新。站在追求文明高地的新起点,阿勒腾席热镇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一起向未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