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党外干部队伍?”“如何激励党外干部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展现新作为?”面对“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的使命,鄂尔多斯提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如上问题。
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统一战线重要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问题所指就是方向所在。市委统战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抓紧抓实党外干部的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工作,坚持“分级建库、分类建档,动态更新、智能管理,育管并重、储优荐强”24字工作方针,着力建设一支数量相对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干部队伍。
涵养水源,扩大党外干部“蓄水池”
党外干部大多具有学历高、专家型的特点,他们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使用其中的优秀干部,是统一战线事业薪火相传的关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委统战部拓宽发现人才的视野,关注社会各领域崭露头角的党外人士,为培养一批同我们党亲密合作、可堪重用的党外干部涵养水源。在多次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党外干部年龄、学历、专业等动态分析,分级分类建立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和党外代表人士“同心档案”。通过精准“画像造册”,进一步发现掌握一批专业素养高、知识结构优、能力作风强的党外干部,为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安排使用奠定了基础。
储备量足质优的年轻干部,是提高党外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保障。为始终保持党外干部队伍的活力,市委统战部坚持广纳贤才的理念,有计划地储备发展一批年纪轻、学历高、有干劲的优秀党外干部作为后备力量,从而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盘活载体,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
“全市党外干部培训班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也强化了本领能力,是我参加过受益最多、提升最明显的一次学习教育培训。”农工党市委主委敖日格乐颇有感触。
这样的培训,是鄂尔多斯市加强党外干部教育培养力度,积极为党外干部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搭建平台的方式之一。
市委统战部着眼培养高素质党外干部,将党外干部培训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战理论和政策为重点,用好用活各类资源载体,每年安排40名市直党外干部到党校、干部学院等开展学习培训;在党外干部培训班中,既通过理论培训为思想“补钙”,也通过党性教育、交流观摩、蹲点调研等形式,强化个性化、专业化培训,为我市多党合作事业接续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也是党外干部的“试金石”。鄂尔多斯市采取学习考察、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重点安排优秀党外干部到经济、农业、安监等重要领域和旗区任职,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让他们经受复杂局面考验,推动选拔高素质党外干部水到渠成。
敖日格乐正是受益于培养锻炼的优秀党外干部之一。这些年来,他被安排到深圳市盐田区挂职锻炼,在学习磨练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提拔为农工党市委主委后,他又被推荐到新冠疫情防控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杭锦旗工作组任副组长,进一步提高谋划大事、服务大局、担当重任的能力。
树立导向,激发党外干部队伍活力
“选好人,用对人,是对党外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措施。”市委统战部干部科负责人说。
为解决党外干部梯次结构不合理、配备使用力度不够的问题,鄂尔多斯市把选拔好、培养好、使用好党外干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同步实施,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确保党外干部用当其时、用当其位。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进一步激励党外干部担当作为,市委统战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掌握党外干部履职尽责和担当作为情况,树立起以实绩评价党外干部的鲜明导向。
“贤者之有才,用之而后见”。吴家蓉就是在这种选人用人导向上成长起来的年轻党外干部。“凡经我手的重点项目任务,不拼尽全力绝不放手。”凭借这种干劲和韧劲,吴家蓉冲在一线,出色完成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领域信访维稳等工作。在市委统战部“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的机制下,她从一名普通党外人士成长为市直部门科级干部。同时,吴家蓉也成为党外代表人士比学赶超、看齐靠拢的标杆,形成“用好一人、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激发党外干部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布仁其木格表示,“搭台阶铺路子,让党外干部有为有位,这是关键。只有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党外干部,才能为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鄂尔多斯市将放大工作坐标,延展工作链条,着眼党外干部成长全过程,形成党外干部发现、培养、使用、管理闭环,构建党外干部精准选用体系,淬炼高素质专业化党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