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嘎朗图镇是典型的农牧业镇,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过去,嘎查村村集体经几乎为零,“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嘎查村发展的“瓶颈”。村级“无钱办事”或“钱少办不成事”的窘境直接导致基层村级党组织有心无力,村内人才、人口流失。为了打破这种窘境,吉日嘎朗图镇依托自身实际,抢抓政策机遇,深挖潜力优势,开启村集体经济破茧之路。
靠水用水,做好水文章
吉日嘎朗图镇地处黄河几字湾南岸,优越的地理条件让这里与黄河有不解之缘,可以说黄河水滋养了这里的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吉日嘎朗图镇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把着眼点放在黄河水资源上。
水里养着鱼,水面游着鹅,水边养着大公鸡,这是让光茂村村民引以为豪的特有景观。2016年,吉日嘎朗图镇以光茂村为试点,结合地理实际,依托优质黄河水资源,开创鱼禽立体高效养殖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017年9月,光茂村出售成品鸡鹅200余只,累计获利1万余元。2018年4月,按照村集体按照收益60%作为村委会备用金,40%进行分红的既定模式,以实物(活鱼)形式再次实现分红,累计向全村600余人分发活鱼2000余斤,尝到甜头的光茂村今年继续做好水文章,积极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
光茂村在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带动了其他嘎查村,比如,麻迷图村协调落实村集体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升级改造270亩鱼塘,着力发展黄河活水养殖、休闲垂钓等产业,五苗树筹资5万元新建50亩鱼塘一处,发展水产养殖业。
整合资源,集聚农牧业产业发展新优势
依托“一园、十企、百家、千户”的产业发展思路,带动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基地”等模式发展合作经济;鼓励嘎查村整合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建立村集体股本,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与赛诺草原羊业、瑞农、吉日客炒货厂等龙头企业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参与收益分配,增加村集体收入。
积极推动乃玛岱村发展向日葵规模种植、向日葵筛选、农资统购统销等项目,结合肉羊产业示范区、集体养殖场、饲草料加工厂等集体产业,不断提高村集体收入。继续推广格更召嘎查“吉尔利阁”野生沙梁牛肉品牌,扩大养殖规模,同步引进“汗达”牛肉干生产厂商,提农畜产品高产品附加值。在光前村完善2处村集体养殖场,大力发展肉羊养殖,按照“保本返羔”经营模式,以“集体+农户”方式将基础母羊发包给农户,打造形散神不散的养殖模式。促成格更召嘎查、黄芥壕嘎查、光前村与“吉日客”炒货厂达成“公司+市场+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三个嘎查村以厂房、土地等资源为资本,各占4%的股份参与到企业收益分配,收益资金为嘎查村集体收入。在苏布日格村、碱柜村和巴音村组建湿地推土机、深松耕机械服务队伍,采取“村民入股+年终分红”利益链接方式,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民致富共赢。
主动触网,盘活村集体经济
吉日嘎朗图抓住农村电商销售平台成本低、信息量大、交易灵活便捷的优势,依托“吉日客”炒货厂和“国源鼎兴”农村电商,建立农畜产品电商平台,开拓特色农畜产品网销道路,借助电商销售进一步解决本地市场空间狭小,农牧产品销售量增长较为缓慢的问题。
依托“基地+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营销模式,将嘎查村作为农牧产品供应基地,根据立地条件,销售具有本土特色的向日葵、草地牛、草地羊等产品,并将农牧产品种植、养殖过程展示给消费者,营造本土品牌效应。同时,以电商为平台,广泛推广极具地方特色的大漠黄河风情、田园风光、河套饮食及农事体验等文化元素,带动全镇旅游产业发展,充分盘活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