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如何?
答: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已有的鄂尔多斯总体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核心区发展需要,于是自2007年9月开始,着手修编新一轮《鄂尔多斯市总体规划》。新版《鄂尔多斯市城市(2011-2030)》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理念,深入贯彻落实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发展战略、呼包鄂城市群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发展要求,经多轮调整完善,于2011年底批复实施。
问:鄂尔多斯市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以打造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辐射晋陕蒙高端服务业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重点,将鄂尔多斯建设成为“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改革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民族文化交融的宜居宜业城市”。
问:鄂尔多斯市发展实施战略是什么?
答:1、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改善民生,富民强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4、区域协调,合作共赢——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跨界合作
5、优化环境,保护生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问:鄂尔多斯市域城镇化发展情况如何?新版总体规划鄂尔多斯城镇化发展战略是什么?
答: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城镇化率以达到70%以上,远高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国家统计局2012年通报发布的城镇化率是52.57%)。但我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新版总体规划深入贯彻鄂尔多斯城镇化发展战略:即坚持走“量”、“质”协调统一的城镇化道路,采取中心集聚和工业化发展向由工业化和服务经济共同推动的多元动力转变策略,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牧区人口转移步伐。
问:鄂尔多斯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是什么?
答:中心集聚、沿边带动、基地推进、一体发展。
中心集聚: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完善与提升城市功能。构筑弹性有序的空间结构,支撑中心城区的增量扩张与功能提升。
沿边带动:加强与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陕西榆林及宁夏银川等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依托沿边重要运输通道,打造沿边发展带,构筑市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实现由内向发展向开放带动的转变。
基地推进:加快园区的基地化建设步伐,构筑以自治区级园区为中心、以市级、旗级产业园区为节点的产业布局体系,整合基地与周边城镇的协调发展,构筑市域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
一体发展:依托市域“十”字发展轴(包西发展轴和荣乌发展轴),加强外围基地与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和外围基地的功能完善提供支撑。
规划中期2020年,市域人口规模达到28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5%,城镇人口240万人左右;远期2030年,市域人口规模达到32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93%,城镇人口300万人左右。
问:鄂尔多斯市域城镇空间规划结构是怎样的?
答:规划确定的城镇空间结构为:“一主两副四轴”。 “一主”是指中心城区。“两副”是指树林召和薛家湾。“四轴”即:
包西发展轴:依托包西铁路、包茂高速、210国道,向北对接包头、向南对接陕西省北部能源化工基地,串联树林召、伊金霍洛镇、扎萨克镇、乌兰木伦镇等重要城镇和产业园区,构筑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综合发展轴。
荣乌发展轴:依托荣乌高速、109国道,联系敖勒召其镇、锡尼镇、准格尔召镇、暖水乡等重要城镇和产业园区,强化其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向东对接呼和浩特和环渤海地区,向西对接乌海、阿拉善、新疆等地区,构筑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综合发展轴。
沿黄发展轴:依托京包兰综合运输通道,以鄂托克旗经济开发区(蒙西工业园区和棋盘井工业园区)、杭锦旗独贵塔拉工业园区和巴拉贡新能源示范园区、达拉特旗树林召工业园区、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为主,打造沿黄发展轴,引导人口和产业向该轴线集聚,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产业。
沿边发展轴:依托南部重要交通轴线,以鄂托克前旗上海庙工业园区、乌审旗图克工业园区、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工业园区为主,打造沿边发展轴,重点发展资源开采、能源化工、生态旅游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