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公开>养老服务
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多措并举守护最美“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2-08-05 10:30:51      作者:刘小溪      来源: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日显迫切,侧重社区养老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社区养老既保留了传统在家养老的形式,又能利用社区和社会的资源向老年人提供就近而又便利的服务,将是未来老年人重要的养老保障手段之一。为深入了解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和老年人社区养老需求,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在全市9个旗区范围内抽取24个社区的223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71名社区工作者开展了社区养老情况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质量不断优化,老年人归属感、幸福感得到提升,但社区养老发展不均衡、服务项目不全、医养结合不足、老年人经济负担较重等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一、老年人基本情况

(一)性别年龄情况

参与此次调研的223位老年人中,男性116人,占比52.0%,女性107人,占比48.0%。60-69岁老年人占56.1%,70-79岁老年人占35.9%,80岁及80岁以上老年人占8.0%。

(二)文化程度偏低

问卷调查显示,30.5%的老年人从未上过学,39.0%的老年人是小学文化程度,23.3%的老年人是初中文化程度,5.8%的老年人是高中及以上文化,1.4%的老年人是大专及以上文化。

(三)倾向不与子女同住

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七成的老年人不与子女或其他后辈同住,纯老家庭(家庭居住人口都超过60岁)占比达39.5%,独居老人占比30.0%。

(四)去养老机构的意愿不大

此次调研发现,没有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居住,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目前的身体情况较好,居住环境舒适,暂时不需要去养老机构。问卷调查显示,88.8%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可以生活自理。其中,44.8%的老年人还可以照顾其他家人。老年人对目前的居住环境较为满意,认为居住环境非常舒适和比较舒适的高达80.3%。还有老人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也担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高,不愿居住养老机构。

二、社区养老服务情况

(一)社区工作人员多为中年女性

参与此次调研的71名社区工作者中,女性58人,占比81.7%,男性13人,占比18.3%。18-25岁的社区工作者占8.4%,25-40岁的社区工作者占57.8%,40-50岁的社区工作者占33.8%。

(二)社区工作人员相对稳定

问卷调查显示,社区工作人员是正式编制人员的占22.6%,借调人员占2.8%,聘用人员占56.3%,外包服务人员占18.3%。在社区工作不足一年的占14.1%,工作一至两年的占25.3%,工作三至五年的占33.8%,工作六到十年的占14.1%,工作十年以上的占12.7%。

(三)社区活动场所设施较为齐全

随着政府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不断重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逐步提升。问卷调查显示,所有社区都能提供活动场所,活动设备较为丰富,95.7%的社区提供扑克麻将室,有91.3%的社区提供书籍报刊,91.3%的社区提供文体活动室,91.3%的社区提供健身设施,82.6%的社区提供音像设备,65.2%的社区提供计算机网络。

三、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始终把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作为重要民心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在全区率先出台《鄂尔多斯市养老服务条例》,为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法律遵循。制定了《鄂尔多斯市关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政策扶持、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主体运作,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政策环境、健全服务网络、打造服务队伍、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全市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根据调查显示,老年人对社区目前提供的养老服务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达69.5%,对养老模式较为满意的地方是“老年人归属感、幸福感得到提升”和“老年食堂、餐饮服务”。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社区养老整体发展不均衡,服务项目不健全

目前,从全市整体上看,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还不够均衡,城乡之间、社区之间服务项目、配套建设不尽相同,仍存在着服务供给分布不均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有34.3%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不全,有32.3%的老年人表示所在社区没有养老服务机构,有21.1%的老年人不清楚社区是否有养老机构。没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老年人不清楚养老服务机构的社区多集中在相对落后的乡镇社区。从服务内容来看,95.7%的社区提供社区文体活动,95.7%的社区提供室外健身设施,但仅有70.0%的社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5.2%的社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而提供饮食服务、上门照料服务和老年“日托”服务等日间照料服务的社区数量更少,分别占比43.5%、39.1%和26.1%。特色化服务也相对较少,有30.4%的社区可与老年大学合作开展养老服务。

(二)社区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服务内容不精准

问卷调查显示,生活照料服务和卫生健康服务是社区养老的需求热点。超过半数需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期望得到的社区养老服务是日常生活及家政服务和医疗康复服务,相应的,他们希望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指导和老年康复护理技能的占比较大,分别为52.6%、51.8%和43.0%。但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逐步由文体娱乐向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延伸。由于场地、人员和设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多数社区以提供文体活动为主,活动场所多为老年活动室,养老设施多为健身器材,缺乏更为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助餐助洁助行、日间照料、医疗康复等呼声较高的服务形式得不到普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和选择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三)医养融合不够充分,专业医护人员配备不足

医疗健康问题一直是老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社区医养结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医养结合发展不够充分。问卷调查显示,仅有27.5%的老年人接受过社区的医疗保健服务。41.0%的老年人认为社区的医疗机构和设施设备不足,提供医疗服务主要集中在传授基本保健知识。被调查的社区中,过半数的社区能提供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检查身体或基本门诊诊疗服务,但为老年人设立家庭床位、提供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的社区较少。此外,社区为老年人诊疗配备的专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54.9%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所在社区有专业医护人员但数量非常少,32.4%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所在社区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的数量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四)老年人经济负担较重,养老服务消费潜力不足

问卷调查显示,75.3%的老年人月收入低于3000元,其中,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的占比达35.9%,过低的收入使老年人无法支付较高的养老服务费用。在被问到“您认为您在社区养老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时,有40.8%的老年人选择经济负担重。老年人的开支多用于日常生活和看病就医,可负担的社区养老服务价格较低。从调查情况来看,64.0%的老年人愿意支付的社区养老服务价格是1000元/月,25.4%的老年人愿意支付1000-1999元/月,5.3%的老年人愿意支付2000-2999元/月,5.3%的老年人愿意支付3000元以上。

三、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布局,不断延伸社区养老服务内容

一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居民实际需求,科学布局、统筹推进全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补齐农村地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短板,进一步提升全市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城乡均衡的社区养老服务格局。二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化、标准化发展,着力规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扩大服务的规模和效益,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三是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逐步扩大日间托养、配餐助餐、代缴代购等生活照料服务,医疗康复、家庭护理、健康管理等卫生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关怀疏导、安宁陪护等精神慰藉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等身心健康服务,安全指导、紧急救援、法律援助等安全保障服务的服务范围,努力打造一批服务功能全、服务方式新、服务质量高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的老年服务需求。

(二)突出需求导向,着力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一是不断丰富社区养老服务方式和内容,重点关注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广泛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建议,注重从需求侧视角制定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相关政策。二是不断优化资源的配置,进一步建立完善“菜单式”的服务提供模式,实现从“配餐”向“点餐”的方式转变,既有面向全体老年人的适度普惠服务,也要加强和改进面向重点人群的服务,提升老年人服务获得的精准性。三是积极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全方位、多层次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实现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化,借助智能辅助设备,实现实时定位、健康监测、紧急救助呼叫、居家安全监控等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快捷高效的智慧养老服务。

(三)准确把握方向,切实深化医养融合

一是针对老年人“医”和“养”需求的特点,合理布局盘活养老和医疗资源,探索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医养结合领域,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政策。二是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设置,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建立预约就诊、双向转诊、急诊就诊等医疗服务绿色通道。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为老年人接受医疗服务提供便利。三是进一步加强医养结合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拓宽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渠道。在人才培养、招聘和使用等方面向提供医养服务的机构倾斜,建立健全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适应行业需求。强化医养队伍专业技能培训,稳步提升薪酬待遇,增强其专业性、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支持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四)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提高养老金标准,增加老年人收入,同时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帮助老年人消除养老防病的顾虑,推动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意愿。二是加大对特困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的老年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基本保障力度,提供相应补助补贴政策,用于购买上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项目,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资金保障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通过政府购买,发放补贴等方式,保障社区老年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原则,合理确定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将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无偿或低偿提供给社会服务机构或企事业单位运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放宽养老服务准入条件,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