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乌审旗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包联驻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引领,对标包联驻村“四项任务”“九项制度”,从优化干部管理、压实目标任务、提升服务质效等方面精准、高效、持续发力,切实帮助农村牧区解决突出问题,引领嘎查村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为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新面孔和心期待
“驻村干部们都很有想法,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消费帮扶等方面帮助我们转变方式方法、拓宽思路,确实很好。”谈到新来的驻村干部,无定河镇堵嘎尔湾村党总支书记石秀荣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农村发展,其实就是思路决定出路。有时候遇到了发展瓶颈,换个思路就很有必要。年轻人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这么一变通,新发展就来了。”
2024年初,乌审旗结合市旗两级包联单位调整、嘎查村实际需要,新选派24名驻村干部奔赴基层,进一步优化队伍建设。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的方式,创新形式、统筹资源,积极组织驻村干部参加市旗两级培训,帮助新驻村干部尽快适应岗位,不断提升驻村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意识。并重新修订《乌审旗包联驻村工作管理办法》,建立驻村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台账,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强化驻村干部管理。
一张张新面孔,不仅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工作方式,也让各苏木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获得了一支新的生力军。在“大包联”工作理念的指引下,如今,乌审旗各苏木镇均已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大队,统筹推进苏木镇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包联驻村和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从而实现包联驻村帮扶精准度的进一步提升。
新渠道和心通道
走上“网红主播”这条路,对于嘎鲁图镇巴音温都尔嘎查驻村第一书记萨日娜来说也是一个“意外”。起初,只是想单纯的拍些视频,记录自己的驻村生活,但随着关注量不断增加,并在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她踏上了直播带货的旅程,帮助村里销售优质农畜产品。2024年,她和其他三位驻村第一书记共同获聘鄂尔多斯市“农推官”,并成功入围内蒙古“农推官”选拔复赛。如今,随着带货的种类越来越多,萨日娜也期待着用这样的方式为农牧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
乌审旗是鄂尔多斯市农业大旗,盛产丰富且优质的各类农特产品。为了帮助农牧民解决农畜产品滞销问题,乌审旗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通过与帮扶企业和驻地企业的沟通对接,签订消费帮扶意向性订单,累计金额达到1.82亿元,位居全市前列。同时,在全旗重要游客集散地设立消费帮扶专区,在旗政府所在地核心区设置消费帮扶专营门店,鼓励创新开办“后备箱集市”,充分利用那达慕大会、“助农周”、年货节等时机,采取线上直播、线下直销的方式,加大对本土优质农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消费帮扶,与中天合创、蒙大矿业等各大企业探索建立稳定的农畜产品供需关系,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农牧民提供更多的致富渠道。
新的销售模式不仅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也为拓宽消费帮扶渠道、助力乡村振开辟了新的路径,在驻村工作队和群众之间搭建了一条心与心的通道,为农牧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声音和心连心
台上的演出如火如荼,台下的观众席也发出了阵阵私语。“哎,你们快看,台上那个演员是不是咱们第一书记?”“我看看,这个节目叫个《驻村情》,那就应该是。”“快!快录下来,演的还真好!”现场群众连连称赞驻村干部表演的节目。
刚表演完退台的图克镇乌兰什巴台村驻村第一书记谷青松意犹未尽地说道:“非常高兴能受到农牧民群众喜欢。我们就是想通过身边人分享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文字、歌声和剧情的相互交织勾勒出的是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拥抱基层、奉献基层的初心,呈现出的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青春使命。同时,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在丰富他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为更好地服务农牧民群众,开展好驻村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基础。”
近年来,乌审旗在文化振兴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高度提炼乌审包联驻村干部管理好方法、产业发展好模式、集体经济好案例、乡村治理好路径等“基层一线新闻”,通过集中采访、短视频宣传、新闻报道等方式,积极向各级平台推送发布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包联驻村干部工作风貌,让更多人了解驻村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编排情景剧《驻村情》、合唱《红旗飘飘》等节目,先后多次在市、旗两级大型活动中登台表演,努力让乌审旗包联驻村工作的声音更加响亮,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一张张新面孔,一条条新渠道,一段段新声音,不仅展现了乌审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创新精神,也为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在不断的走访入户和深入联结中,走进了群众心中,新举措温暖到群众心里,以“新”换心,正迸发出乡村振兴新的动能。展望未来,这些新的变化也将不断涌现,持续推动乌审旗包联驻村工作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