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素有“七山二沙一分田”之称,农田匮乏成为限制南部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打破这个难题,近年来,准格尔旗攻坚克难,持续推进坡改梯项目建设,将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改造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坡地变梯田,梯田变高产田,有效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春耕时节,走进沙圪堵镇各村,错落有致的梯田上大型机械往来穿梭,正在抢抓农时耕种小杂粮。昔日的这里,荒山、荒坡、荒沟、荒滩连绵成片,属于典型的干旱梁峁山区,农民每年“倒山头”种地,粮食产量少之又少。沙圪堵镇布尔洞沟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杨大海说:“在坡改梯项目未实施以前,我们这里种地完全是靠下雨,一旦干旱了,小杂粮不是减产就是纯粹颗粒无收。”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2021年,沙圪堵镇以布尔洞沟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同时开展土地整合。同年3月25日,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布尔洞沟村大地重整田畴,沃野平田之梦随之破题。随着坡改梯项目的推进,原本倾斜难耕作的坡地变成宽阔平坦的高产田。为了便于作物浇灌,各村小杂粮核心种植区域都配套建设了多处集雨集水灌溉平台、水窖,在保水、保肥的梯田上种植小杂粮,节省了25%的生产成本,产量提高了20%,亩均增收300元 。“ 原先坡地每亩只能产七八十斤,现在改成梯田浇水很方便。我们每亩地能产1800到2000斤。”村民高云说。
截至目前,全旗已实施坡改梯19704亩。其中沙圪堵镇15000亩,全部种植小杂粮。
沙圪堵镇之所以选择发展小杂粮种植,源于历史上这里曾被称为“美稷之地”,这里山大沟深,气候冷凉,无霜期短且干旱少雨。独特的地形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地小杂粮的特色优势。为畅通销售渠道,沙圪堵镇以自营店、进驻商超等模式帮助各村将产品打入市场,确立了小杂粮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方向。沙圪堵镇电商服务中心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发了“美稷商城”电商平台,现有主打品牌“稷香”“美稷”等小杂粮上线销售,当地小杂粮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通过品牌建设、绿色认证、市场开拓和改良加工技术,每公斤小杂粮产品可提高附加值3元左右。
下一步,沙圪堵镇计划重点建设小杂粮绿色种植基地3.5万亩,主要实施坡耕地改梯田工程和土壤改良以及配套灌溉设施和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总面积达到5万亩,辐射带动当地1万户农户、近2.5万人增收致富,预计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实现年产值1亿元。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五谷遍地”的沙圪堵镇正在成为带动准格尔旗小杂粮产业发展壮大名副其实的“美稷之地”。
“今年继续在保水、保肥、易于机械化作业的梯田上选育高产、高品质的小杂粮进行种植,在销售方面通过公司化运作,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通过品牌化运作使小杂粮产业成为我们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3年我们准备再建1万亩坡改梯,计划秋季开工。通过坡改梯的建设,优质杂粮品种的种植,品牌的推广,使我们的杂粮产业进一步壮大,带动更多的百姓致富,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沙圪堵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杨伟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