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特色产业带贫+村集体经济项目联贫”模式。在优势特色产业带贫方面,主要实施了蔬菜、林果、杂粮、羯羊等8个带贫产业,带动贫困户1632户次(大部分户子实施两个以上产业);在村集体经济项目联贫方面,实施种植养殖、农机服务、基础设施、物化资产等4大类项目198个,受益贫困户422户。推进中主要是组建扶贫产业联合体,强化带贫主体与户子的利益联结,通过产业基地带、委托收益带、订单生产带、入股分工带等多种联结方式提升产业扶贫效果,现已组建高原露林果、瑞生杂粮等扶贫产业联合体31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实施了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全旗确定村集体经济项目158个,到位帮扶资金5661万元,共实现效益收入1063.6万元。
“贫困户+生态公司+专业合作社”模式。截至目前,通过企业消费扶贫产品6950万元,参与消费扶贫大中型企业62家。通过集中线上、线下销售,累计销售农户(贫困户)猪牛羊肉274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535户。同时,推动了十二连城碱水稻和其他小杂粮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的多家网络平台线上销售活动,直接带动754户(43户贫困户)增收,全旗11个服务站组织销售农畜产品223万元。
“教育+企业+贫困户”模式。通过实施贫困人口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村致富能手、产业经营户子500余人。联合旗职业高级中学累计举办种养殖、电工、电焊工、烹调师、汽修工、电商、母婴(月嫂)等培训24期1420多人次,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实用就业技能。其次,实施企业劳务精准对接。组织协调驻地企业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招聘会,为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旗已就业贫困劳动力773人,实现了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就业全覆盖。
“购买式造林+购买式管护+林业资产收益”模式。通过建立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带贫模式。截至目前,共组建扶贫合作社65个,投资3474万元,实施造林8.45万亩,合作社提取捐赠资金134万元,直接带动贫困社员139名,人均增收3600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累计惠及贫困户1586户,收益216.8万元。其中,生态护林员优先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累计安置贫困人口53名,年工资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