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已是春意盎然。家住胜利村二社的高玉平起了个大早,曾经是建卡贫困户的他准备和早已等候的收购商把自家刚出栏的生猪一起装车。今年以来,随着高玉平养猪技术的成熟、规模不断扩大,一家人的生活得到彻底改观。
脱贫攻坚不仅给高玉平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整个乌兰陶勒盖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了解,2014年以来,乌兰陶勒盖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积极效果,全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镇共识别贫困人口240户633人,巩固扶持困难家庭238户627人。
落实帮扶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正午时分,乌兰陶勒盖镇跃进村的村民们忙进忙出,准备着午饭。“现在生活真是方便多了,自来水、水泥路都通到了家里,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胡毛娃一边洗菜一边感叹。
现年57岁的胡毛娃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长年需要药物维持,让生活并不富裕的日子一下变得困难起来。2017年,胡毛娃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啊!现在房子得到改善,加上政府购买了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看病住院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我们贫困户也看得起病了。”胡毛娃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
2014年以来,乌兰陶勒盖镇在产业扶持方面累计投入资金2940.9628万元,用于贫困户产业扶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工作,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动力。先后投入资金251.6万元,实施易地搬迁和兜底建房42户100人;落实教育扶贫资金208人44.356万元;安置护林人员9人;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8人;金融扶贫415户1767万元,其中贫困户77户;发放社会保险救助150户308人19.22万元,其中大病救助29户31人11.25万元,医疗救助14户14人3.2万元,医疗保险补助73户204人3万元,养老保险补助34户59人1.77万元;投入产业扶持资金858.7868万元(包括巩固扶持资金101万元),购买产业基础母畜3446头只,机械21台,棚圈21处。
因村施策 发展产业促进增收
“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这么好,帮扶干部们也经常来看望我们,我们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好好干呢?”乌兰陶勒盖镇巴音高勒嘎查贫困户阿拉腾达来说。他从2016年开始在嘎查里文贡塔拉养殖专业合作社务工,除了务工所得劳动报酬外,合作社还以稍高于市场价,收购他饲养的羊、牛,收入每年稳步增长。
“产业扶贫是扶根本、扶长远。嘎查‘两委’致力于‘嘎查有特色产业,农牧户有致富门路’,加大力度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以羊、肉牛养殖为主的长效增收产业,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难题。”巴音高勒嘎查党总支部书记布音朝格介绍。
2014年以来,该嘎查因户施策,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各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对全嘎查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制定了帮扶措施,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人头”。
巴音高勒嘎查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文贡塔拉合作社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发展空间。同时,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发展模式,引导党员户加入合作社,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员户带动普通户,增强了党组织的带富能力,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补上短板 打好长效脱贫基础
要想富,先修路。2014年以来,为了方便农牧民群众出行、促进产业发展,乌兰陶勒盖镇实施街巷硬化工程及道路建设147.48公里,确保了全镇道路通畅,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出行难题。同时,解决农牧民吃水、用水安全,完成安全饮水工程1505户。
乌兰陶勒盖镇胜利村一社的王玉堂一家经济条件艰难,夫妻两人身体不好,生活捉襟见肘,2016年底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道路打通后,王玉堂在镇里和帮扶单位的扶持下开始发展“皇香”生猪养殖,于2016年底顺利脱贫。2017年底,他喂养的“皇香”生猪存栏比上一年翻了两番。
“扶贫既要讲进度,更要讲质量,真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脱贫之后不返贫。”乌兰陶勒盖镇一直都在持续用力用劲,按照扶贫攻坚工作要求,打表推进。2018年,将继续做到部门联动,落实“包干”帮扶责任,确保真正打赢这场利国利民的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