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市场需求不振进一步压缩企业盈利空间,近半数企业收入下滑,利润减少。当前需求提振总体乏力,经济回升仍需蓄力,期盼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落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一、生产经营景气下滑,企业信心出现波动
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市场需求相对疲软,部分企业订单量与营业收入出现下滑,生产经营面临挑战。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从“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看,59.31%的企业认为“一般”或“不佳”,较一季度上升12.13个百分点。从“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看,61.04%的企业认为“一般”或“不佳”,较一季度上升10.39个百分点。
分门类看,59.8%的采矿业企业、64.7%的制造业企业认为“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一般或不佳”,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9个百分点和5.39个百分点。“订单量减少”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难题,12.5%的企业表示“本季度订单同比下滑50%以上”,8.33%的企业表示“本季度订单下滑30%-50%”,41.67%的企业表示“本季度订单下滑10%-30%”。此外,“资金困难”、“用工稳岗压力大”等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二、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
二季度景气调查结果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71.62%,较一季度下降1.3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47%,较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4.6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60.53%,较一季度下降10.9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09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70.59%,较一季度略有提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74.26%,较一季度略降0.11个百分点。分企业看,国有控股企业产能利用率76.65%,与一季度持平;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民营企业,产能利用率由一季度的71.33%下降至二季度的69.44%。
产能利用率下降的原因中,“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占21.43%,“产能减少”占8.93%,“资金紧张”占10.71%,“产品竞争力不足”占7.14%。
三、企业资金周转紧张,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二季度景气调查结果显示,83.55%的企业表示“本季度盈利较上季度持平或减少”,其中,“盈利减少”的企业占39.83%,较一季度上升6.93个百分点。从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来看,“业务量减少”占31.9%,“销售价格下降”占27.59%,“成本费用增加”占21.55%。
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慢、资金链承压,融资难、信贷压力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企业营业收入减少,但仍需如期支付员工工资、设备维护、产品研发等刚性开支,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账期长回款难。二是融资难,提供融资的审核条件较高。企业反映虽然当前金融政策有所放宽,但部分中小企业在面临银行信贷繁琐复杂的手续要求和流程时望而却步,融资负担仍然较重。此外,36.84%的企业表示“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直接影响企业融资能力。
四、助企纾困工作建议
(一)多措并举精准帮扶 ,营造稳定发展环境
一是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大宗商品价格监测机制,及时发布权威的行业运行、社会库存和供需信息稳定市场。二是鼓励并引导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原材料产需对接,协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三是强化对低价、无序竞争的市场管理和监督力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及时为企业提供相关援助支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强化供需有效对接,缓解市场需求不足
一是要警惕限价低于保供价引起的煤炭用户提货积极性减弱的苗头,严格执行保供煤炭兑现情况日报告和不定期通报制度,加大煤炭中长期合同、保供合同的履约监管,全力维护煤炭市场秩序。二是畅通制造业企业销售渠道,为企业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商务推介、直播带货等方式,促进供需对接。三是通过奖励补贴等鼓励企业拓宽新兴和传统营销渠道,引导企业以自身优势为基础,积极利用新媒体等多种方式提高市场影响力。
(三)提升金融政策广度精度,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在通过降低利率、贷款贴息等传统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一企一策、分类分档细化风险补偿比例,适当简化信贷程序。二是有关部门要发挥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征信服务平台作用,加强政银企对接,逐户了解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并共享信息,实现精准匹配和高效转化。
(四)充分发挥政策实效,切实助企纾困解难
一是通过在线平台、工作群、电话沟通等方式加大各项纾困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坚决落实完善配套兑现细则,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二是相关部门应持续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切实掌握企业痛点难点,“私人定制”式制定纾困方案,精准施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