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建提复字〔2024〕343号 签发人:黄彦彰
高荣堂代表:
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文物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着力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一、坚持统筹推进方面
我市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将其纳入全市各级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整体安排部署,扎实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的落实。2021年以来先后出台了《鄂尔多斯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鄂尔多斯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鄂府发〔2021〕305号)、《鄂尔多斯市文物保护管理员管理办法》(鄂文物发〔2023〕20号)等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逐步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管理使用者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监督的文物保护监管体系。
二、维护文物安全方面
因地制宜在全市范围内以行政区划为单元,依据文物分布实际,将全市文物遗址分片划网,构建“网格化”管理框架。推动文物监管责任向基层延伸加强,逐格明确管理主体及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将文物保护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全面构筑横向全覆盖、纵向无死角的文物安全监管体系。2022年底,建成鄂尔多斯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及安全监控平台,实现市级(含)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建设数字化、文保单位监管网络化。持续实施文物保护单位直接责任人公告公开制度,并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落实了市级(含)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长城等重要点段202名保护管理员每人每月800元的补助经费。2020年以来,常态化开展了全市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和文物建筑、文博场馆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深入各旗区对文物建筑等重点场所进行专项检查,建立问题台账、下发了整改建议,不断夯实文物安全基础。
三、坚持科学合理利用方面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我市统筹兼顾、合理利用,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体制完善、特色突出的博物馆展示体系。现有的21座博物馆基本涵盖历史、自然、艺术、农耕等多个门类,合理分布于全市各旗区及苏木乡镇。各博物馆相继推出《马背上的青铜帝国—鄂尔多斯及北方青铜文化》等主题展览125个,拍摄《秘境萨拉乌苏》《马背上的青铜帝国》《神秘的草原石窟》《成吉思汗灵榇西迁》《黄河从草原上流过》5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主题宣传片,开发文创产品200多种6万余件(套),研究整理出版《草原丝路史画》《鄂尔多斯史海凭栏》等专著30多部,建成城川延安民院“1+6”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和桃力民爱国主义教育培训中心。依托萨拉乌苏遗址、包子塔古村落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A”级旅游景区8个,并与郡王府、城川延安民院纪念馆“1+6”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一并纳入旅游精品线路,有力推动了全市文物的合理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
四、尊重文化多样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
实施“北疆文化”阐释弘扬行动,正在制定《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三年行动方案》,统筹用好文艺创作演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和旅游活动等文旅资源,引导全市文旅战线向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聚焦聚力。推出《黄河从草原上流过—鄂尔多斯历史文化陈列》,该展览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出“峥嵘岁月 光辉历程——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展览”,举办“博物馆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交流会,全面讲好鄂尔多斯历史故事。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推出“北疆往事 年代幻城”全城有戏沉浸式演艺,演绎《朔方城》《口里街》《塞上站》等演艺剧目。郡王府景区沉浸式实景剧《又现王府》,描绘出蒙古族与晋陕汉民休戚与共、交融一体的民族进程。
下一步,我市将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积极融入黄河文化公园建设体系,进一步加强全市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全市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2024年8月6日
(联系人:李宗泽;联系电话:0477-858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