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区教体局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从国家双减工作落实、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工作减负提质的高度,全面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聚焦区域顶层设计,建立衔接长效机制。出台《康巴什区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实施方案(试行)》,从幼儿生活、身心、社会、学习准备与适应方面全面着手,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原则、内容要求、具体措施,并从区位优势、师资条件、生源结构等综合因素考量,制定下发康巴什区小学与幼儿园双向衔接结对表,强调幼儿园、小学共同发力,互相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给幼儿园、小学、家庭全方位的指导。同时,把幼小衔接纳入专项督导考评,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实地查看、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等多种形式,考评幼小衔接工作成效,引起相关单位高度重视,业务部门牵头把幼小衔接抓实抓细。
二是聚焦先行实验试点,探索衔接典型经验。目前,康巴什区成功申报成为市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区第一幼儿园与第一小学、第七幼儿园与第三小学结对申报成为市级幼小衔接实验园和实验校。区教体局连续多年把幼小衔接作为年度重点工作,通过邀请专家培训、开展专题教研、定期工作交流、平时工作检查、期末督导考评、学年工作汇报等多种形式,提升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工作经验和成效。如康巴什区整体推动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与小学结对共建、衔接主题课程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师专题指导、主题班会、游考闯关、专题课题研究等,成为区域衔接典型经验。
三是聚焦区域同频共振,强化各类研训支持。在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心指导下,联合杭锦旗教体局多次举办跨旗区幼小衔接交流会,互相学习先进工作方法,资源共享,打造幼小衔接共同体,提升了我区幼小衔接影响力。围绕幼小衔接工作,区教体局学前、基教牵头,每学年举办不少于2次大型区域内专题研讨会,针对幼小衔接困惑研讨出策略,从成熟经验中提炼出范本,并将教研成果及时以教研报的形式推送,给相关单位提供借鉴支持。各幼儿园、小学围绕幼小衔接开展了不同频次的园本、校本教研,找到了衔接工作的抓手。同时开展衔接专项培训,精细指导更上层楼。此外,康巴什区教体局牵头成功申报了自治区课题《家园校协同育人背景下幼小衔接实践研究》,以教科研的视角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四是聚焦主题课程实施,注重能力系统衔接。各幼儿园广泛开展“我要毕业了”“我要上小学”等系列主题活动,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全面设计综合性衔接课程。比如在健康领域,对照小学生的体育课要求,幼儿园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加强体育基本动作示范,适当增加运动量,提升力量和耐力,增加握笔姿势的示范和引导,并借助区角材料进行前书写的练习,锻炼幼儿手指精细动作和腕部力量。在语言领域,幼儿园进行上小学相关的绘本教学,同时通过参观小学环境,引导幼儿说一说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小学生的一日生活,表达将要上小学的心情。在社会领域,幼儿园教师引导大班幼儿了解小学生如何交朋友、如何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冲突、小学生的课堂常规及课件休息、上课前需要准备的文具、如何整理书包等等。各小学广泛开展“我是小学生”单元主题活动,把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从生活自理、心理预期、身体保健、同学交往、时间意识、课堂常规、任务意识等诸多方面设计相应的活动,帮助新生快速适应一年级生活。
五是聚焦家园协同发力,有的放矢缓解焦虑。区教体局、各幼儿园、小学借助不同的媒体平台发声,让家长全面了解、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来,转变以往过度强调读写算等认知能力发展的观念,进而树立生活、身心、社会、学习全面准备与适应的科学幼小衔接观,家长从最开始的焦虑,到了解、接纳,再到最后积极配合,多方协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幼儿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各幼儿园、小学把幼小衔接纳入到家长工作中,给家长提供专题指导,成效显著。同时,区教体局借助教育部立项课题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化实践研究,进一步保证了我区幼小衔接工作多方协同、科学开展。此外,区教体局还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就幼小衔接专题开展指导,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找到适宜的衔接方法。
六是聚焦综合治理查处,营造良好衔接生态。康巴什区教体局开展学前阶段“去小学化”专项治理活动。通过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检查,全面治理幼小衔接班、学前班等商业培训机构。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幼儿园环境与教学检查,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的督查,引导幼儿园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大班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和能力提升,清除小学化的读写算环境与材料,同时,通过优质公办园和民办园的结对共建,公办园在教育活动设计和环境创设上给予民办园帮扶指导,提升其游戏化组织教学水平和区角材料投放能力,进而提升幼小衔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