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的决策部署,从五个方面强化统筹,系统推进,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最优化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以来,市教体局印发并落实《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制定了《2022—2025年各旗区集团化办学组建任务清单》,明确了集团化办学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基本模式、管理体制等,为教育集团的成立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建立了市级统筹、旗区规划、学校主导的三级联动机制,科学规划集团化办学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规模,各旗区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路径和任务。
聚焦名优领衔“强发展”。充分考虑各旗区之间的实际差异,多元化、多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强弱结合、规模适度”的原则,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形成“名校领衔”“优质校+乡村校”“优质校+新建校”“优质校+成长校”“区域外名优校+本地校”“教育联盟”等11种集团模式,62个教育集团,涉及学校164所。集团校内统筹安排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研活动和评价考核等,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弱校教学水平快速提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创设同步教学“补短板”。着力提升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35所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与城镇优质学校100%结对,形成35对(69所学校)“一对一”共享互惠校,通过以城区优质学校带动农村牧区学校高质高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施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行动,为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及结对优质学校建设393间“网际互动教室”,为城乡“同步教学”做好基础保障。2023年,依托前期建设的“网际交互教室”,9对(18所学校)城乡结对试点校优选年级、优选班级启动了“一对一”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同步教学”,建立“五个统一+七个同步”工作机制,即做到统一编班、统一挂牌、统一课时、统一课表、统一教研,“应同尽同”推进共享共建,实行赛课示范课同步、教研学习同步、重要会议同步、课后服务同步、实践研学同步、管理制度建设同步、教学改革与师资培养同步。
重视教师培育“优队伍”。持续打造“一项目一主题五段式”培训品牌,构建各学段、各学科的全员培训体系,2023年开展各类师资培训近30项,覆盖3000名教师。同时,将师德师风培训贯彻到各类培训全过程,举办师德师风系列报告会5场。实施“三名”培育工程,选派120名教育后备人才到上海、杭州等13个教育发达地区跟岗学习,全面更新现代教育理念,推动教育现代化转型。开展全市第一届“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评选活动,评选名师100名、名班主任50名、名校园长30名,同步举办了“三名”论坛、“最美育人故事汇”等活动。
实现资源共享“搭平台”。建设城乡一体化教育云平台,为全市中小学提供无差别的保障、基础、通用教育云服务,在国家及自治区提供的公共数字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市教育云平台另外提供9个品牌和类型的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资源获取途径覆盖网页端、移动端和有线电视端。在鄂尔多斯市,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较之城区教师毫不逊色,甚至部分学校和教师已经成为全市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引领者。有5所乡镇学校组成智慧教育发展共同体,探索形成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等3个学科的“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211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带动7个旗区、22所城镇学校加入区域教学模式变革的实践。
我市集团化办学实施以来,集团内成员校、薄弱校办学质量明显提升,逐渐受到社会、家长广泛关注,部分学校的招生数量和生源结构等相比往年有了很大变化。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优质校牵头、核心学校的引领和带动、多校抱团发展,打破了地域和学校的限制,实现集团内多样化资源共建共享,如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等。二是教师素养稳步提升。集团化办学通过集团校内教师交流、培训、研讨等活动,帮助结对学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共研共享优质课程。集团校通过共同研发课程、共享课程资源等方式,推进课程改革和创新。在核心优质校的引领下,成员校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扩优提质实现公平。集团化办学激活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动能活力,让更多优质校“花开”群众家门口,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