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市将以支撑和引领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聚集科技资源要素,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建成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以上,R&D占GDP比重达到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00家。
一是着力提升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源头供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为目标,以科技项目为抓手,重点对工业高含盐废水处理、不同煤质气化、低阶煤分级利用、卫星放牧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是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吸引和集聚社会力量在市外建立研发机构,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具多样化创新服务的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现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水平。全面推进高新区、科技园区和基地的布局优化,重点支持一批骨干开发区、园区开展升级工程和二次创业。
三是着力壮大科技服务业。依托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科技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与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拓展科技信息与决策咨询服务。构建生产力促进体系,壮大技术市场交易、知识产权服务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规模,培育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新业态。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园区的孵化能力,大力培育发展众创空间、创新工厂等创新创业公共平台,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众创空间。
四是着力推动协同创新。扩大科技合作,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双赢互补、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主动参与京蒙、蒙粤、蒙鲁等区域科技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促进人才、技术国际交流。
五是着力构筑科技发展新优势。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探索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管理机制,实施科技项目后补助制度。建立科技创新项目储备库,形成市、旗区项目储备联动,推动科技项目梯次有序实施。制定完善科技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我市创新创业。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设立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基金,开发科技金融产品,培育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