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政府公报>2018年>2018年第六期>政府文件
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7-24 11:21:00      作者:      来源:      【  】【黑色 红色 灰色
  打印       
分享到:
       

各旗区党委、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及各人民团体:

现将《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办公厅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66

 

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度挖掘我市特色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全市经济转型,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自治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7133号)精神,结合鄂尔多斯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文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统筹规划、合作共赢、突出特色、项目带动、市场导向原则,着力塑造“黄河拥揽之地·天骄眷顾之所·北方现代名城——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旅游品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文化旅游精品,构建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加快旅游业改革创新和提档升级步伐,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主要目标

按照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围绕国内外知名沙漠休闲度假体验区、黄河“几”字湾风情旅游带、集中展示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市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重点景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文化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更加深入,文化旅游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和游客体验环境持续改善,文化旅游辨识度不断提升,形成富有鄂尔多斯鲜明文化特色的旅游主题和品牌,打造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文化旅游业的综合影响力、带动力显著增强,产业增加值每年增幅达20%以上,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增长极。

三、重点任务

(一)打造国内外知名沙漠休闲度假体验区

1描绘沙漠旅游新图景。编制《库布其沙漠旅游专项规划》,建立沙漠露营联盟,充分利用库布其沙漠浩瀚沙海、河谷绿洲等资源,统筹七星湖、银肯塔拉、恩格贝等沙漠景区,发展沙漠冲浪、热气球、动力滑翔伞、露营等沙漠体验型项目。重点推出集越野嘉年华、汽车挑战赛、沙漠穿越、公益项目等活动为一体的大型越野年度盛会。鼓励扶持旅游企业围绕冬季旅游市场推出“冰雪+沙漠度假”“冰雪+民俗文化”“冰雪+徒步穿越”等主题活动,打造一批滑雪、冰上龙舟体验赛、冬季汽车越野赛等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产品,让沙漠四季旅游持久升温。

2打造国内外知名沙漠旅游品牌。以响沙湾、大沟湾为龙头,精心推出以库布其沙漠探险游、寻找毛乌素游、沙漠飞行游、泡沙漠温泉赏大漠美景游等为主题的沙漠旅游线路,打造沙漠与湿地、草原、黄河等组合型旅游产品。规划建设一批国家4星级以上自驾车露营地。加快库布其沙漠丁红湾、龙头拐等腹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开发步伐,着力解决沙漠旅游景点小、散、乱问题。

3建设西部地区最大的沙漠主题公园。扩大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影响力,规划建设1-2座沙漠主题公园,错位打造沙漠养生体验室、沙丘旅馆、沙雕艺术园、沙产业特殊食材酒店等商业设施,建设楼兰古城、伊拉克古巴比伦废墟等被沙漠湮没的世界著名古城微缩景观。

4打造沙漠旅游特色小镇。依托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七星湖、独贵特拉等具备条件的景区、镇区大力发展沙漠旅游。深挖沙漠和阳光的潜力,建设沙漠旅游综合体,大力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观光体验项目。培育沙棘饮品、高原杏仁露、沙芥、沙葱等绿色品牌,打造“沙生食材餐饮一条街”。

(二)打造黄河“几”字湾风情旅游带

1开启“城市联合、产业协作、全线牵手”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加快与陕西、山西、宁夏等毗邻省区及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海等周边城市组建沿黄城市旅游产业协作联盟,共同制定沿黄特色旅游发展战略,在线路整合、客源互推、营销推介等方面构建互利共赢的文化旅游联合体,加快黄河旅游向品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2合力构筑沿黄风景画廊。以黄河原生态自然人文景观为核心,积极引导沿黄旅游景区调整规划布局,加快沿黄两岸旅游资源整合,同步规划建设生态绿道走廊和观光农牧业,引导景区、景点重点由观光游、探秘游向沉浸式休闲体验游方向发展。

3补齐沿黄旅游发展短板。着力解决沿黄景区及旅游村镇之间、毗领地区之间、黄河两岸道路之间通道衔接不够顺畅、咨询服务中心短缺等问题,将沿黄防洪公路改造为旅游专线,全面提升旅游通达和服务水平,实现旅游通道内畅外联,打造一条以公路自驾为主、局部地区泛舟漂流为辅的旅游观光通道,满足多种旅游出行需求。

4发展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继续把人口相对集中的沿黄地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挖掘和整合黄河“几”字湾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资源,盘活沿黄沙漠、草原、黄河古道、滩涂等资源,采取原生态表演、互动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游客体验民族民俗文化精髓。精心策划一批农事体验、观光、采摘、垂钓、休闲娱乐等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和黄河风情小镇,推出一批国内一流的“最美乡村”,打造3050个乡村旅游接待示范户。利用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日花、四合木、沙冬青等特有的世界珍稀植物,发展珍稀植物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

5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底蕴内涵和闪光点。围绕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等红色旅游资源,大力传承挖掘革命史宝贵财富,把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建成全国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加快连接陕西、宁夏等地的红色旅游线路,推动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生态旅游、脱贫攻坚、沙漠旅游、乡村旅游等结合。依托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独贵龙运动旧址,规划建设1-2处红色旅游区或红色旅游扶贫试验区,拓展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径。

(三)打造文化集中展示区

1构建“大成陵”文化旅游景区。理顺成陵景区开发建设合作体制,将成陵、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郡王府、乌兰活佛府邸整合捆绑为大成陵旅游景区,鼓励和引进国内外高端旅游团队托管、参股运营和合作开发。积极推进“成吉思汗祭典”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成陵文化旅游景区走向世界。

2打造文化风情小镇。依托伊金霍洛镇、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加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包装,集中打造富有蒙元特色的商品购物街区和民族特色餐饮街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技能展示、创意表演进小镇,满足游客互动体验,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带动旅游消费。

3开发具有“地标性元素”文化旅游产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推出化寻根之旅,把鄂尔多斯建设成文化精品线路起点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出“和蒙古人过年”旅游产品,制定标准化流程,打造体验蒙古人过年的旅游活动品牌;推出“鄂尔多斯婚礼真人秀”,吸引外地游客参与体验蒙古族传统婚俗和婚礼仪式。

4发展马文化体验式旅游。在城市近郊培植精品草原,开辟旅游观光马道、驿站,串联机场、成陵、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苏泊罕大草原等旅游景区;在景区编排走马表演和马术表演;在沿线规划布设观光农田、林地,形成集中连片的马道景观带,让游客在虚拟场景中以徒步或骑乘体验浓郁的蒙古族马背文化。

5提升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影响力。组织筹划好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通过国际那达慕大会把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等景区与赛马场等体育场馆串联起来,分批次举办骑马、赛马、射箭、摔跤、美食、摄影等与那达慕大会有关的活动,融入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日常旅游,使游客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打造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6推出高品质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依托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等影视基地,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制作团队拍摄影视作品。引进专业策划和运营团队,以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习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编排小型户外实景表演项目。把鄂尔多斯婚礼确定为康巴什区婚庆公园大型实景演出指定剧目。

(四)打造东康阿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让城市文化旅游品牌“亮起来”。按照把城市建成景区、城市按景区运营的思路,在中心城区布局集文化、旅游、商业三位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和特色精品街区。以培育夜间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为重点,发展演艺、酒吧、茶室、养生、SPA等休闲娱乐服务业。支持东胜区打造体验式旅游先行区,推动康巴什区升级为国家5A级开放式景区,将中心城区整体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让旅游基础设施短板“补起来”。加快康巴什区和东胜区城市会客厅建设。在人流集中区域规划建设一批“风雨连廊”。规划东胜区至康巴什区自行车、人行城市绿道。统筹制定中心城区旅游公交线路,打通连接两个5A级景区及周边景区的公共交通。鼓励机场、火车站等具备条件的场所发展共享汽车,推动落地自驾和短途自驾旅游。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发展共享停车,鼓励住宅、单位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3让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活起来”。依托东胜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加快以羊绒制品为主的“鄂尔多斯礼物”开发,鼓励与旅行社建立紧密型旅游协作关系。利用工业园区、大型露天煤矿以及废弃的小煤窑、小焦化、小白灰等工业遗存,开发工业文化旅游项目。探索将民歌民曲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和民族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民间婚礼祭祀和手工艺品等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开发与保护。大力发展音乐、舞蹈产业,办好国际舞蹈嘉年华、诗歌那达慕等文化活动。积极开发创意文化产品,建设文化旅游艺术产品交易市场。

4让城市“嗨起来”。统筹市、旗区演出团队和企业剧团等资源,成立演艺联盟,定期展演《森吉德玛》《库布其》等优秀剧目。各旗区乌兰牧骑每年5-10月在鄂尔多斯大剧院轮流驻场演出。在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湖喷泉表演前,精心编排10-15分钟实景演出项目。依托乌兰木伦湖、红海子湿地公园等城市周边景点,规划建设水上风情主题公园,发展水上摩托、水上飞伞、皮划艇、游艇、索道、滑沙、沙滩排球、空中观光、玻璃廊道等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水陆空、立体化、多层次休闲旅游体验。

5让游客“住下来”。盘活东胜区、康巴什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闲置楼盘,引入知名连锁酒店企业,鼓励分层经营。在康巴什区和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发展高端民宿,鼓励当地旅游公司借助携程网等知名平台发展旅游民宿市场。在康巴什区发展高端休闲度假酒店,体验超值旅游住宿。引进健康产业投资企业,发展满足高端化、个性化需求的医养结合型健康产业,把中心城区建成面向发达城市的疗养度假目的地。

6让会展经济“强起来”。树立“会展是一张旅游名片”的理念,积极争取一批高规格国内、国际会展项目入驻鄂尔多斯。积极申办国际沙产业博览会,集中办好文化创意大会、煤博会等品牌展会。引入旅游企业参与会展管理和营销,将会展活动的参加者和受众群体转化为旅游者和消费者。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围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四项重点任务,建立市委宣传部、旅发委、文新广局、体育局、科技局、民委等有关部门参与的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和举措。积极推动市旅投集团深度介入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发展、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驱动引导作用。

(二)加大政策支持。发挥转型发展基金和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文化旅游企业通过依法依规发行债券、股权转让、风险投资、PPP等方式融资,进一步拓宽多元化产业融资渠道。扶持培育主业突出、有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本地文化旅游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文化旅游建设。鼓励兴办“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推动各级政府向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购买服务。制定鼓励冬季旅游消费政策,采取先消费后补贴的方式对我市居民进行消费补贴。落实国家、自治区、市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制订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扶持名录,加强对扶持项目前期评估论证、实施期跟踪问效和后期监督考核。

(三)创新宣传营销。以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为重点,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形象宣传与产品营销并重,建立涵盖市、旗区两级主流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的文化旅游宣传体系,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扩大受众范围。完善城市对外表达体系,搭建文化旅游宣传推荐服务平台,建立包括城市logo标志、文化旅游吉祥物、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公共标志牌等全市统一视觉识别系统。增加营销投入,聘请专业化机构,瞄准不同客源市场,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精准化、协作化营销。鼓励机场集团走出去,通过增加航线,加密客源城市航班,构建航空旅游联盟。

(四)完善基础服务。建设鄂尔多斯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各部门涉旅数据信息共享,逐步在具备条件的景区设置智慧旅游系统终端,为游客打造专属旅游方案。支持各旗区和旅游景区建设驻场演艺场馆,逐步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演艺场馆全覆盖。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推动旅游标识标牌和公共信息图形在精品线路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兴巴(沿黄)、荣乌、包茂高速等路段道路通行效率。开展文化旅游标准化“全覆盖”行动,全面提升旅游餐饮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导游服务、旅游租车等各要素环节服务质量。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着力改进旅游公厕人性化旅游化设计,鼓励4A级以上景区建设“第三卫生间”。

(五)加强人才保障。建立旅游人才数据库,制定出台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优惠政策,吸引国内从事文化创意策划、创意设计、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高层次人才在我市创业就业。加大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导游等紧缺型、实用型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1+3”旅游综合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工商旅游联合办事机构和旅游巡回法庭。制定文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责任清单,成立旅游市场综合调度指挥机构,构建旅游综合协调、案件联合查办、投诉统一受理等为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联合执法协调监管。营造宽松的旅游执法环境,促进旅游执法向“严管理、轻处罚、保安全、优服务”转变。构建违章共享和异地处理体系,推出使用支付宝、网银代缴等处理异地违章服务。突出人性化执法,对外地游客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大力推进诚信文化旅游企业建设。加强文明旅游标准化引导,壮大旅游志愿者队伍,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