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2024年第十一次会议、党纪学...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2024年第十一次会议、党纪学习教育研讨交流会暨理论学习 中心组2024年第六次集体学习会召开, 6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2024年第十一次会议、党纪学习教育研讨交流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六次集体学习会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占林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石艳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评、杨云、赵飞录、周桂荣,党组成员、秘书长李新树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近期全国人大、自治区党委、市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常委会各党组成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依次进行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要政治站位再提高,思想认识再深化,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再学习,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党纪学习教育。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时刻绷紧遵规守纪之弦,把队伍纪律建设放在首位,引导人大干部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责。要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过硬的能力作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民履职的工作动力,锤炼敢担当、善作为的能力本领,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强大的纪律保障。
近日,《阿尔巴斯绒山羊》等80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团...
《阿尔巴斯绒山羊》等80项团体标准发布, 近日,《阿尔巴斯绒山羊》等80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团体标准的发布,为阿尔巴斯绒山羊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与保障。 《阿尔巴斯绒山羊》等80项团体标准由鄂托克旗品牌促进服务中心牵头,鄂托克旗农畜产品产业协会发布,对推动阿尔巴斯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尔巴斯绒山羊,被列为中国20个优良品种之一,其羊绒被誉为“软黄金”“纤维宝石”。目前,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绒山羊存栏约180万只,个体平均产绒量达650克以上,年产原绒780吨,产量占自治区的10%左右,年出栏90万只,年产肉1.8万吨,是自治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养殖量最大的旗区。 在阿尔巴斯绒山羊的繁育、养殖、屠宰、加工、贮存、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团体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打造阿尔巴斯绒山羊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与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农牧民的标准化养殖意识与水平,引导农牧民高标准进行养殖,促进阿尔巴斯绒山羊的保护工作,推动活羊、羊绒、羊肉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为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的城市,鄂尔多斯是一座产业兴旺之城、...
鄂尔多斯:让“硬核工业”握手“诗和远方”, 作为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的城市,鄂尔多斯是一座产业兴旺之城、文旅资源丰富之城。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能源和新能源等现代先进制造业资源,促进工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相融合,精心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线路,让“硬核工业”握手“诗和远方”,工业旅游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让“硬核工业”握手“诗和远方” 初夏时节,在准格尔旗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人们站在露天矿观礼台观看巨型矿用卡车忙碌作业,发出阵阵惊叹。 在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游客不仅可以到黑岱沟露天煤矿观礼台俯瞰煤矿全貌,近距离欣赏矿山“巨无霸”吊斗铲的精彩“演出”,还可以在露天印象展览馆体验主采设备模型、3D裸眼折幕影院、全息投影、VR互动,也可以登上高达7.9米、重达237吨的HT3363国产矿用卡车,感受庞然大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 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现已打造形成准能双百基地、生物多样性公园、生态牧场、优质肉牛养殖园等诸多特色场馆和景观群,推出“矿业之旅、红色之旅、文化之旅、和谐之旅、研学之旅”5条特色游览线路,建构起一座集工业遗迹保护、煤炭科普文化、休闲产业观光、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现象级”工业旅游景区,在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影响力、提升绿色品牌知名度及品牌价值的同时,整合资源型企业优势,凝心聚力打造“国字号”文化旅游品牌。 自2023年5月8日鄂尔多斯工业旅游启动仪式在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举行以来,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已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地。目前,日均接待游客数量已增长到200人次,工业旅游持续升温。 让“工业生产”拥抱“旅游消费” 近距离参观选绒、梳绒、分线、上色、织片等羊绒产品生产工序,观摩1981年以来不同阶段羊绒制品的生产工艺以及“1436”“ERDOS”等国际化品牌研发、推广和生产过程,在全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品牌羊绒制品旅游购物店购物,选购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羊绒旅游纪念品……在鄂尔多斯羊绒工业旅游区,丰富多样的旅游新场景,让游客与时尚撞个满怀。 鄂尔多斯羊绒工业旅游区是集生产工艺展示、科研技术推广、羊绒成品销售和企业品牌文化展示于—体的新型工业旅游区。这里建设了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羊绒针织生产线、鄂尔多斯集团展览馆和鄂尔多斯工厂店等具有显著羊绒特色的参观游览和创新创业平台,逐渐形成了“工业生产+旅游体验”“有形市场+网络市场”互动的鲜明特色,并面向周边区域推出“温暖之城 绿色之旅 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购物。 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鄂尔多斯羊绒工业旅游区已从最初的加工销售不断向时尚化、智能化、品牌化迈进,成长为集羊绒文化体验、产品创意、研发设计、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工业旅游胜地。 让“光伏治沙”联动“沙漠旅游” 在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腹地,一幅巨型骏马图镶嵌其中。这是用19.6万块光伏板拼成的巨型光伏电站,蓝色光伏板随着绵延的沙漠起伏,如阵阵波涛,在漫漫沙海中涌动成“光伏海洋”。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不仅能治沙,还能借助新能源产业丰富旅游业态。光伏基地结合地处库布其沙漠旅游黄金带的优势,通过“光伏+旅游”模式,规划建设了库布其光能环沙漠乐园,与响沙湾、恩格贝等著名景区有机连接,形成了沙漠旅游经济综合示范区。 “这种新能源与文化旅游结合的方式,加深了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认识,而且与知名景区有机联动后,进一步丰富了库布其沙漠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内涵。”光伏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说。 同时,光伏基地还不断进行项目升级。据了解,光伏基地二期项目在延伸“光伏+生态治理+有机农林+沙漠旅游”模式的基础上,还补充提升了沙漠研学、智能科普、光伏田园、生态牧业等产业功能,并规划建设600亩生态景观区,建设50米高的观光瞭望塔和牡丹园、玫瑰园等观赏植物园。 工业旅游这一新兴业态,正迎来发展上升期。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创新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加强特色工业文化展示,丰富工业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旅游品牌,推动工业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
鄂尔多斯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四个世界级产业”为抓手,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蒙苏经济开发区的内蒙古华景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处处可见员工忙碌的身影。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一袋袋包装好的磷酸铁锂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产出。作为动力电池、储能材料不可或缺的材料,磷酸铁锂畅销市场。该公司今年正式投产达效,第一年的产值预计超10亿元。 鄂尔多斯高新区、东胜区加速布局新材料赛道,不断提升地区新质生产力。走进内蒙古广禾元纳米高科技有限公司,多位科研人员各司其职,药品称量配置、陈化、洗涤干燥、煅烧、检测等科研工作同步进行。在这里,各式各样的材料转变为年产值突破1100万的高科技含量和高商业价值的新材料产品。企业科研成果的变现,让地区产业版图更加齐全、新质生产力更加强劲。研发人员范雨薇告诉记者:“今年前5个月,公司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同期增长71%。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平台、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整合,继续深入打造‘研产销’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下游行业的高端、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支持。” 从“黑金之都”到“绿色能源之城”,新质生产力驱动鄂尔多斯转型升级。1—4月份,全市新能源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长54.4%。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4%,其中,风能和光伏发电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倍,增加值占全区的37.7%,位居全区第二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倍,多晶硅增长62.4%。 大道至简,向“新”迈进。通过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新”奔跑、能源结构向“绿”转变,鄂尔多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渐入佳境。
近年来,我市以数字赋能城市智能体,融合了公安、应急、...
我市加快暖城数字化整体布局建设, 近年来,我市以数字赋能城市智能体,融合了公安、应急、自然资源、生态治理等17个部门、39个系统的多场景应用,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加快暖城数字化整体布局建设,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城市智能体项目凭借技术的前瞻性、高度的统筹性、优良的平台性,获得第十六届智慧城市大会“2023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一等奖”和第13届全球智慧城市大会(SCEWC)“使能技术大奖”。 数字底座面向租户提供的资源总量巨大,安全可靠的政务云、政务网资源覆盖全市70个业务单位,集中统一接入全市9个旗区66个市直部门政务数据10亿余条,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保障数据按需共享,并能实时监测各个云网之间发生的攻击告警,加强关键设施与重要数据防护。 智能中枢已完成超1.3亿条数据、152张数据表的治理和218个接口服务的汇聚,并发布应用组件8个、能力组件11个、业务文档9份,开放大数据组件15个,汇聚全市数据落“湖”存储,已落“湖”数据超159G,已数仓生成的业务专题库表达198张。 智慧应用全面赋能业务部门应用场景,利用智能化的手段,提升工作效率。训练预测模型算法超50个,监测宏观及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分析指标超过360项,围绕5条重点产业链,落地全国超257万家企业、1.8万个园区的数据信息。 IOC展示专题建设21个子版面,可通过全市统一用户身份管理呼人入会,实现全市17个部门、39套信息系统的“一屏统览”,整合住建局CIM平台,导入鄂尔多斯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等BIM模型,接入市公安局、应急、水利等多路监控视频和物联网感知设备。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提升品牌效应,“向外”大力推广“暖...
1—4月实现旅游总收入115.26亿元 我市文旅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提升品牌效应,“向外”大力推广“暖城”文旅品牌,“向内”颁布文旅惠民政策,营造优质旅游环境,全市文旅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4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873.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8%和111.7%。规上文化类服务业实现高速增长,其中,景区管理业实现营业收入2171.5万元,同比增长81.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3657.3万元,同比增长38.2%。 1—4月,我市规上服务业新入库4户文旅企业,分别是内蒙古伊克汗文化旅游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内蒙古万胜昌旅游文化有限公司。
笔者近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成功申...
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与清华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等13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笔者近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成功申报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并获得授牌。目前,中心共与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等13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为进一步落实“双招双引”工作,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注重与各类高校建立深度联系,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校地共建,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教育质量,以加大人才培养和产学研融合发展为基础,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化解企业和地方的人才引育难题。下一步,中心将积极对接院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高校与企业搭建桥梁,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和创新性,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添砖加瓦。
近日,202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团队 获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近日,202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简称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总决赛在福建泉州圆满落幕。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院校参与,经过激烈角逐,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参赛队伍“鄂小鸡”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成功摘得全国一等奖桂冠。 中国机器人大赛作为教育部、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国家级A类比赛,是教育部认可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同时也是RoboCup国际联合会认定的最具影响力的五大国际区域赛之一。自1999年创办以来,该赛事已成功举办25届,为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我市参赛队伍“鄂小鸡”在全国9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是团队成员辛勤付出的结果,体现了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对创新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未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将继续加强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科研和教学投入,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机器人竞赛和交流活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这些天,一段大漠平沙的视频再次刷屏。“上百台推土机在...
鄂尔多斯:在向“新”之路上全速驰骋, 这些天,一段大漠平沙的视频再次刷屏。“上百台推土机在沙地上来回穿梭,推沙开路、平沙整地,一道道笔直的轨迹,向远处的沙丘不断延伸……”位于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的三峡集团新能源基地项目,再次让人们领略了我市光伏治沙的恢宏气势与澎湃动能。 2022年12月28日,该项目在我市达拉特旗开工建设,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规划建设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煤电400万千瓦,配置储能500万千瓦时。一期先导工程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于2023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现在紧锣密鼓建设的是二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计划年内建成投产。 而在2018年就开始建设的位于库布其沙漠中段的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作为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第三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和奖励激励基地,是我市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的“破题之笔”,也是长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基地100万千瓦项目已于2021年全部建成投产,对改善我区能源供给结构和推进库布其沙漠荒漠化生态治理贡献了“鄂尔多斯方案”。 我市大部分地区年太阳能总辐射在每平方米5600—6000兆焦,全年平均日照可达3100小时,可谓是有阳光的“偏爱”。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位于狼山和阴山之间的狭长风口地带,是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主要通道,具有风能品位高、有效风时多、稳定度高、连续性好等特点,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此外,我市地域广阔,沙地沙漠广袤,有大量尚未利用的土地以及采煤沉陷区、复垦区和矿区排土场,具备建设大型风光发电基地的优势。我市不只有“风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质资源,都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利条件。 把“风光” 用好,把功夫做足,鄂尔多斯马力全开向“新”而行。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建成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1046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740万千瓦、风电224万千瓦、水电7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6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全市建成新能源总规模将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2023年,我市实施的国家第一批新能源大基地全部建成并网,新增并网420万千瓦。2023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124.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0.59%。其中,光伏发电52.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64%;风电52.2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68.86%;水电19.6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9.48%。 与此同时,依托规划建设的新能源基地,全市引进高端、高质、高效新能源装备制造系列技术产品和设备研发企业,鼓励产业链配套项目开展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形成上中下游门类齐全、契合度较高的完整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达拉特旗引进的汇达一道光伏组件、亿恒新能源光伏支架、建亨奥能钠盐储能电池、亨通高端光学新材料、亨芯先进合成石英等项目都已建成。 坚持以能源转型带动产业升级,我市正积极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力争到2025年,“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5000亿元。追光逐日、驭风而行的鄂尔多斯,正在向“新”之路上日夜兼程、全速驰骋。
今年端午假期,我市针对旅游市场需求,推出了系列民俗文...
我市累计接待游客109.71万人次, 今年端午假期,我市针对旅游市场需求,推出了系列民俗文旅活动,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充分满足游客出游意愿和休闲需求,全域旅游魅力显现。 假期恰逢高考,针对2024届高考考生,我市多个景区还推出了凭身份证、准考证免费游园的优惠活动。 据统计,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09.71 万人次,实现游客总花费 7.93 亿元。 6月10日,2024达拉特库布其沙漠马拉松激情开跑。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亚飞 王锐娜 摄 端午假期,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总流通为25185人次,借阅图书9966册,全民纵享书香假日。 韩美霞 王伊莎 摄 端午假期“撞上”暖城时光音乐会。刘宏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