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并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6月11日,乌审旗嘎鲁图镇编制的《共富共享乡镇建设指南》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个旗县级共富共享地方标准,《指南》在推广和应用中所提炼总结的经验,为乌审旗乃至全市提供了一套可实施、可落地、可复制的智慧方案,形成全市首个以镇域为单位,包含农村、牧区、社区等场景的共富共享样板。
6月18日,鄂尔多斯市召开《共富共享乡镇建设指南》发布会暨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将《指南》以旗县级标准升级为市级共富共享地方标准,进行全域推广。
以“总则+共富共享六大场景+运营体系”的“1+6+1”共富共享为建设标准,搭建起指导城乡共同富裕的体系架构,丰富鄂尔多斯市推动高质量发展领域标准化成果……作为全国首个市级共富共享地方标准,《指南》不仅涵盖产业、生态、文化、服务、治理、创业六大场景,还规定了在推进共富共享建设中的组织结构、过程方法、资源分配以及方针、目标、措施、影响管理的因素等事宜。有效发挥标准化的规制、引领、提升作用,回答了“什么是共富共享乡镇”“如何建设共富共享乡镇”“共富共享乡镇如何长效保持”等关键问题。这对于西北地区及少数民族同类型乡镇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金秋九月,乌审旗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位于嘎鲁图镇的达布察克村,村民刘旭家里的5个大棚内瓜果飘香,即将被打包装箱后销往各地。
“今年,我种了5个大棚的哈密瓜,15个大棚的西瓜,预计收入20万元,这多亏了我们村新成立的‘共富菜园’村集体经济项目。”刘旭望着长势喜人的瓜田说。
刘旭口中的“共富菜园”,原来是达布察克村利用村民的撂荒地、边角地整合而成的成片集体经营土地,村民们既可以用土地入股项目,也可以自主承包大棚进行种植。该村集体经济项目,已吸引100多个种植户发展大棚种植,户年均增收超过1.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0万元以上。
据了解,自2022年以来,达布察克村以嘎鲁图镇“党建统领共富共享”思路为框架,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立足实际,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盘活资源,创新思维,积极探索,蹚出一条“共富菜园”新模式,有力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百姓共建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今,达布察克村整合闲散土地1200亩,租金从过去的200—3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元,全部收益以村集体分红的形式分发给村民。
临近中午,嘎鲁图镇朝阳社区的共享餐厅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正坐在餐厅里吃着实惠可口的饭菜。
“由于子女都在城里打工,我们老年人用餐就成了大难题,现在有了共享餐厅,来这里吃一顿饭才四五块钱,既便宜又方便。”前来用餐的居民刘广荣说。
为了能让当地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享受到“共富共享”发展成果,抬脚出门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嘎鲁图镇积极打造共享餐厅,如今,11处共享餐厅覆盖全镇6个社区和1个村,累计发放助餐补贴42万元。
2023年,乌审旗积极落实全市建设共同富裕典范任务,因地制宜打造“共富共享”场景。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如今在嘎鲁图镇,除了有“共富菜园”、共享餐厅,还有共享工具屋、共享公益课堂等一系列“共富共享”创新成果,百姓生活富裕、环境舒适宜居、公共服务普及的“幸福乡镇”模范样板已见雏形。
隆隆隆……一大早,伴随着阵阵机器轰鸣的声音,一张张金属网片在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查干日格召村成立的村集体项目网片厂内生产完成,码放整齐。
“我现在不仅能在厂里打工挣工资,到年底还能分红,每个月收入1万元左右。”正在厂内工作的村民杨文海说。自2019年网片厂投运以来,村民杨文海便是这里的“股民”,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成立,让他找到了工作,还能领到分红。
过去,查干日格召村缺乏产业支撑,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总体偏低。面对这一现状,查干日格召村“两委”干部主动出击,在经过多次商议、考察走访后发现,村庄周边矿企较多,而网片则是井工矿必不可少的耗材。
说干就干,2019年,查干日格召村以“党支部+企业+村集体+农牧民”的模式,建成村集体经济项目矿用网片厂,经过几年发展,网片厂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00多万元收入。如今,查干日格召村的共富路径越走越宽,共富产业效能被无限放大。
共同富裕是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既要“面子富”也要“里子富”的全民共富。
九月初,凉意渐起,居住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官牛犋南社的敖文才,正在家里忙着打扫卫生,家里的暖气片、护墙板都被他擦得干干净净。虽然房子经过翻修只进行了简单装修,但却掩盖不住他内心的喜悦。
敖文才说:“过去我们一家四口挤在老房子里,又阴又暗,自从我入股合作社后,每年能分到7万多元的分红,再加上我打点零工,一年收入能达到10万多元,有了钱以后我马上把房子进行翻修,今年村里又为我们进行统一供暖,感觉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近年来,白泥井镇积极推广“党建引领 统种共富”土地合作化经营新模式,以官牛犋南社为样板,统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通过拓展“党小组+社管会”“村集体+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广适度规模经营,以保底分红、入股分红等收益形式持续促进农民土地营收。截至2023年,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官牛犋社281名村民领取了520万元分红款,人均分红18500元。这也意味着,白泥井镇3万多亩土地自实行“党建引领 统种共富”模式以来,累计分红5713万元,受益群众达2169户。
依托“统种共富”研学基地,广泛开展理论、技术实践活动;成立“幸福花”农民艺术团培训基地,打造“一村一品”志愿服务项目;举办“幸福白泥井‘村歌村舞’大擂台”活动,舞出新时代农民风采;开展“我眼中的共富白泥井”“孝心”事迹主题宣讲等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实施“文化绘墙”工程,打造特色文旅环线,进一步提升全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统种共富,富的不止是村民们的腰包,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在发展产业做强集体经济的同时,白泥井镇深耕乡村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被满足。
数据显示,2023年,鄂尔多斯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达26.4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全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151元。
鄂尔多斯市共有735个嘎查村,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嘎查村占比41%,以牧业为主的占比28%,以工业为主的占比31%。面对这三种发展场景,鄂尔多斯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分类施策、精准下药,推行农业“统种”、牧业“统养”、工业“统产”,“三统”共富模式让嘎查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农村牧区不断实现共享、共赢、共富。
多元参与、共聚共享、共赢共富……“党建引领 共富共享”的发展理念如同阳光一般普照在大地上,让城市和农牧区的各族人民群众“相跟着”走向繁荣与富裕。如今,在鄂尔多斯,越来越多境遇不同、身份相异的人,用奋斗丈量着脚下的土地,在充满希望的每一天里书写着共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