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建提复字〔2024〕334号 签发人:黄彦彰
余海忠委员:
您的《关于完善关键要素促进鄂尔多斯旅游发展的提案》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聚焦打造全国旅游休闲城市品牌,不断优化旅游业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以传统观光型为主向以休闲度假型为主转变,按照各类旅游景区基本类型、发展成熟度、产品丰富度、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培育形成“东康伊”中心城区休闲度假产品体系、沙漠生态度假产品体系、草原风情产品体系、沿黄风光产品体系和红色研学产品体系的“一区四带”产业发展格局,涵盖了我市优质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产品。
一、持续优化产业格局
(一)持续提升成吉思汗陵景区盈利能力。一是实施成吉思汗陵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工程。累计争取各级资金投资1.8亿元,用于景区提升及周边旅游环境治理,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培育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集聚区。围绕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打造了布拉格嘎查、龙活音扎巴村、伊金霍洛镇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以成吉思汗陵景区为核心,以伊金霍洛风情小镇和巴音昌呼格草原景区为两翼,联动周边巴音昌呼格、布拉格等片区,辐射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景区、红海子湿地、苏泊罕草原等节点,逐步发展为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集聚区,形成以草原自驾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生态休闲“微度假”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带。三是打造成吉思汗陵周边精品旅游线路。整合伊金霍洛旗文化旅游产品,以品牌景区为载体,以交通干线为依托,重点开发以成吉思汗旅游区、沙巴日太草原、苏泊罕草原旅游区等为主要草原吸引要素的草原风情体验;以乡村风情、民俗文化为主要吸引要素的乡村旅游大环线,串联整个伊金霍洛旗乡村旅游点;以景区为主要带动点,连接周边农牧家乐的乡村休闲度假游小环线。
(二)持续提升导游群体职业素养。一是成立旅游导游协会。为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2018年成立市旅游导游协会,截至目前,协会注册会员452人,通过组织会员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技术交流、技术竞赛等提升会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和业务咨询服务。二是加强旅游导游员培训。为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从2019年起实施导游专业素养培训计划,先后培训各类导游2000余人次。积极开展以赛代训,我市培养选送的导游员、红色讲解员在全国、全区专业技能比赛中多次荣获大奖,连续两年在自治区红色讲解员大赛获得总分第一名,2名红色讲解员入围国家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训项目。
(三)持续增加主城区品牌酒店数量。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积极引进中高端酒店品牌,近年来,美悦、朗景、双满贵都、塞唯特酒店等相继投用,美居、汉庭、维纳斯皇家、丽枫等知名连锁酒店陆续入驻。截至目前,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阿拉腾席热镇拥有大中型酒店近百家,共计6033间客房,12085张床位。在建酒店10家,其中包括希尔顿花园酒店、万达锦华大酒店、全季酒店在内的9家酒店计划2024年投用,预计可新增1400间客房和2200个床位,我市旅游接待能力和游客承载力不断加强。
二、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2024年,我市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扩大内需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出台了扩内需促消费强商贸提外资系列政策,开展了文旅惠民消费、文旅惠民消费季、“暖城七点半”“暖城消消乐”“新能源购车补贴”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截至6月底,发放60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大礼包,培育打造了康巴什BOXPARK、东胜1980老街区、准格尔之夜等夜间集市,康镇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水岸新城新嗨街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持续点燃城市烟火气,释放消费活力。
三、持续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2024年,我市坚持以文彰旅、以旅促文,实施旅游“四地”建设,深入推进“文旅+”业态创新,推动城市历史文化、文化遗产、风俗习惯、民俗传统等与旅游产品深度融合。一是加强文旅跨区域联动发展,组织开展鄂尔多斯•延安•铜川红色文化旅游“三城”联动活动,创新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二是积极推进七星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响沙湾旅游区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度假,组织实施萨拉乌苏国家遗址公园、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沣美云顶酒店等40个重点文旅项目,加大高品质、定制化旅游度假产品线路开发力度,集中打造生态、红色、乡村、城市、工业等度假旅游线路,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推动文化旅游产品迭代升级。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紧盯市场,精准发力,统筹打好政策、产品、消费、宣传等组合拳,既抓引流,更抓服务提升,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2024年7月14日
(联系人:李冲辉;联系电话:0477-858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