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 2025年度市级营商环境体验官正式上岗

      3月21日,2025年度全市营商环境体验官聘任仪式暨培训会...

    2025-03-24 朗读

    2025年度市级营商环境体验官正式上岗,   3月21日,2025年度全市营商环境体验官聘任仪式暨培训会举行,2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营商环境体验官正式上岗。   会上,对2024年在营商环境建设中表现突出的2家先进集体和10名优秀体验官进行表扬,并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体验官代表现场分享了工作经验,新聘的200名体验官集体亮相并颁发聘书。   自2023年起,我市率先在全区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累计从社会各界聘任近600名体验官。这些体验官通过实际体验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截至目前,已通过工作平台流转办理问题229件,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次新聘任的200名体验官来自“两代表一委员”、商协会代表、各类经营主体、律师和媒体工作者等多个领域,将进一步推动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我市推出住房公积金惠民新政策

      近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住房公积金惠民新政策,支持...

    2025-03-24 朗读

    我市推出住房公积金惠民新政策,   近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住房公积金惠民新政策,支持合理住房消费需求。新政涵盖提取、贷款各环节,重点向军人、多子女家庭、新市民等群体倾斜。   提取政策实现“三放宽”:支持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购买公寓纳入提取范围;同一套住房在有效期内可多次提取。在租房提取方面,新市民、青年人、高层次人才、二孩及以上家庭的年提取金额上浮50%,最高达37500元。   贷款政策呈现“两提升”:二孩及以上家庭贷款就可享限额上浮10%,最高可达110万元;现役军人、退役5年内军人,可享受一次军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贷款额度限额上浮10%。贷款期限延长至退休后5年,男性最高可贷至68岁,女性至63岁。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新政策,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惠民作用,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我市“取消驾驶人考试” 系统上线运行

      近日,由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精心打造的“取消驾驶...

    2025-03-24 朗读

    我市“取消驾驶人考试” 系统上线运行,   近日,由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精心打造的“取消驾驶人考试”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过去,考生因故无法参加驾照考试时,需携带材料前往车管所现场办理取消,耗时耗力且易形成排队拥堵,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现在,只需打开“鄂尔多斯市交管支队车管所”微信公众号,根据提示填写身份证号码、考试科目及考试场次等信息,即可轻松完成业务办理,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始终将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不断拓展网上办理事项,持续优化系统功能体验,借助人工智能推动公安交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智办、暖心办”迭代升级,为群众带来更加贴心、高效的服务体验。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将继续秉持“温度+速度+力度”的创新服务理念,从“最多跑一次”发展为“一次不用跑”,从“窗口排队”转变为“掌上办理”,从“定时服务”升级至“全天候服务”,让企业和群众都能真切感受到暖城交管的人文关怀,实现获得感与满意度双提升。

  • 我市“取消驾驶人考试” 系统上线运行

      近日,由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精心打造的“取消驾驶...

    2025-03-24 朗读

    我市“取消驾驶人考试” 系统上线运行,   近日,由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精心打造的“取消驾驶人考试”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过去,考生因故无法参加驾照考试时,需携带材料前往车管所现场办理取消,耗时耗力且易形成排队拥堵,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现在,只需打开“鄂尔多斯市交管支队车管所”微信公众号,根据提示填写身份证号码、考试科目及考试场次等信息,即可轻松完成业务办理,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始终将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不断拓展网上办理事项,持续优化系统功能体验,借助人工智能推动公安交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智办、暖心办”迭代升级,为群众带来更加贴心、高效的服务体验。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将继续秉持“温度+速度+力度”的创新服务理念,从“最多跑一次”发展为“一次不用跑”,从“窗口排队”转变为“掌上办理”,从“定时服务”升级至“全天候服务”,让企业和群众都能真切感受到暖城交管的人文关怀,实现获得感与满意度双提升。

  • 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野生动物保护联合执法行动

      近日,鄂尔多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林草局、市公安局...

    2025-03-24 朗读

    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野生动物保护联合执法行动,   近日,鄂尔多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林草局、市公安局、市农牧局及康巴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专项联合执法行动。   工作中,执法人员对农贸市场、商场、花鸟市场、萌宠乐园等重点场所开展联合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存在非法加工、销售、运输、寄递野生动物行为;督促和指导市场开办单位落实野生动植物交易管控主体责任,要求市场开办者严格按照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制作经营野生动物或野生动物制品,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健全自律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意识,确保市场内不发生违法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积极向经营者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宣传材料。此次专项联合执法行动,检查农贸市场2个、可能从事野生动物经营者15家、花鸟市场1家。

  • 我市颁发一座大型煤矿采矿许可证

      近日,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向内蒙古矿业(集团)有限责...

    2025-03-24 朗读

    我市颁发一座大型煤矿采矿许可证,   近日,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向内蒙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刘三圪旦煤矿项目颁发采矿许可证。该证是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下放探转采审批权限后,全区首张年产800万吨大型煤矿采矿许可证。该证的颁发有效助力企业发展,为鄂尔多斯市打造能源基地,加快自治区经济发展,释放煤炭产能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局自接到项目报件后,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细化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与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积极开展业务指导,加班加点服务企业校核数据、补正资料,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暖城之恋,何以唱响“中国合声”?

      (一)   “胡笳声断塞云秋,十八拍中无限愁。”3月1...

    2025-03-24 朗读

    暖城之恋,何以唱响“中国合声”?,   (一)   “胡笳声断塞云秋,十八拍中无限愁。”3月1日,由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出演的舞剧《胡笳十八拍》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将汉代才女蔡文姬的传奇故事搬上舞台,为观众带来了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视觉盛宴。   鄂尔多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地区,舞剧《胡笳十八拍》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成。据考证,蔡文姬在南匈奴美稷城(今鄂尔多斯地区)生活了十二年,并与左贤王育有二子。   千年回响,历史与艺术的跨时空对话。这部以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为蓝本,以鄂尔多斯美稷城为历史背景的舞剧,用民族舞与古典舞的交融,重现东汉末年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壮阔图景。舞台上,可推拉旋转的卷轴条屏配合数字光影技术,让蔡文姬的“南匈奴十二年”从史书走向现实。音乐创作中,胡笳与古琴的对话,既是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更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注脚。   千年古琴曲,一舞动人心。这部舞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创新,更在于激活了历史与当下的联结。自2023年首演以来,《胡笳十八拍》在全国巡演27场,观众无不被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震撼。正如编剧罗怀臻所言:“蔡文姬的故事是民族融合的缩影,她的眼泪与歌声,早已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血脉。”   (二)   3月17日,在鄂尔多斯大剧院,另一场文化盛宴——《古如歌》的演出,让被誉为“古典音乐活化石”焕发新生。这部歌舞剧以库布其沙漠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库布庆的生态觉醒,串联起古如歌的千年传承,揭示了各民族血脉相连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内核。   千年天籁,北疆风采。舞台上,光影交织的“阴阳舞台”,让草原、星河、沙漠“活”了起来,希腊戏剧歌队形式与传统连缀体民歌碰撞,古老的非遗文化被赋予现代审美表达。   “古如歌的旋律里,藏着草原的呼吸。”国家级传承人古日巴泽尔在剧中领唱时,台下观众屏息凝神。这种无伴奏群体演唱的艺术形式,曾因传承人断层濒临消失。杭锦旗从1979年开始抢救性挖掘、整理已濒临失传的“鄂尔多斯古如歌”。2008年,“鄂尔多斯古如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3年,杭锦旗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古如歌之乡”称号。目前,由11位传承人守护,2万余人传唱。   歌舞剧《古如歌》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在当代艺术的发展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为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古如歌》的全国巡演计划已启动,通过“观剧+体验+研学”的全产业链模式,联动杭锦旗古如歌艺术大赛、库布其沙漠生态游、草原那达慕等文旅项目,推动“文化+旅游+生态”深度融合,正将非遗从舞台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场景,助力北疆文旅产业升级。   (三)   南北歌飞扬,民族团结绽芳华。3月14日至16日,鄂尔多斯市以“暖城恋歌”音乐文旅IP为纽带,联动贵州、广西两地,通过民歌对唱、非遗展演等创新形式,让草原长调与侗族大歌、瑶族山歌跨越千里共鸣,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篇章。   音乐,架起文化对话的桥梁;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当侗族大歌与草原长调共鸣,当非遗技艺遇见数字技术,当历史厚重碰撞青春活力,一座“暖城”便超越了地理意义,成为文化自信与民族团结的精神符号。   “暖城恋歌”的实践,本质上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表达。在广西南丹县白裤瑶族聚居地,鄂尔多斯与瑶族歌手以歌会友,观众随节奏载歌载舞,民族团结的画卷在歌声中徐徐展开。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文旅融合打破了“他者化”的文化隔阂。例如,瑶族山歌与蒙古族古如歌的共鸣,不仅是音乐形式的对话,更是生活方式与精神信仰的相互理解。这种“音乐+旅游+直播”的模式,不仅让南北非遗走出地域限制,将文化体验转化为情感联结,更让“中华民族一家亲”从口号落地为可感可知的实践。   (四)   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青年的接棒。在鄂尔多斯,全民歌王争霸赛中,草根歌手与专业艺术家同台竞技,“00后”选手用电子音乐改编古如歌旋律,弹幕刷屏:“这才是文化自信的打开方式!”   青年的创新力,正在重塑城市的文化基因。在《古如歌》剧组中,“90后”舞者查苏娜将现代舞融入传统编排;在“暖城恋歌”直播现场,大学生用无人机航拍南北对歌盛况,剪辑成“一分钟看懂民族文化交融”的爆款视频。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青年所言:“我们不是被动传承者,而是主动创造者——用新时代的语言,讲古老的故事。”   从《胡笳十八拍》的历史回响,到《古如歌》的非遗新生;再到村超球场的南北共鸣,鄂尔多斯用“暖城恋歌”给出了答案: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流动,城市的温度在于共享。   当音乐成为跨越地域、民族、代际的共通语言,当文旅融合从“流量经济”升华为“心灵共鸣”,一座“暖城”便不再只是地理坐标,而是文化自信与民族团结的精神象征。让“暖城恋歌”唱响祖国大地,不仅是鄂尔多斯的愿景,更应成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行动。   “暖城恋歌”的成功,离不开对传播规律的精准把握。鄂尔多斯市以“音乐+旅游+直播”构建全域传播矩阵,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实现裂变式传播,将地域性活动升格为全民参与的文化事件。此外,冬季文旅活动中“暖城热赛”“暖城潮玩”等五大主题产品的设计,紧扣“Z世代”需求,将冰雪运动、马拉松艺术节等元素融入品牌,形成四季不歇的文旅吸引力。   未来,“暖城恋歌”的启示在于:文旅品牌建设需兼具“守正”与“创新”。守正,即坚守文化根脉与人民性;创新,则需借助科技手段与跨界思维。鄂尔多斯计划联动更多省市打造跨区域协作典范,这一蓝图若能实现,或将为中国文旅融合提供可复制的“暖城方案”——以音乐为纽带,以文化为底色,以民族团结为内核,唱响新时代的“中国合声”。

  • “巾帼聚智话助企 政企齐心促发展” 暖企早茶会举行

      3月20日,“巾帼聚智话助企 政企齐心促发展”暖企早茶会...

    2025-03-21 朗读

    “巾帼聚智话助企 政企齐心促发展” 暖企早茶会举行,   3月20日,“巾帼聚智话助企 政企齐心促发展”暖企早茶会举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布仁其木格与女企业家代表共进早餐、畅谈发展,倾听企业诉求,凝聚发展共识,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她力量”。   早茶会上,女企业家代表围绕科技创新、健康服务、营商环境等话题畅所欲言,既谈发展成果,更直面问题挑战。布仁其木格认真倾听并记录,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布仁其木格说,早茶会是政企“近距离”对话的创新平台, 广大女企业家要在一心谋发展上善作善成,在守法善经营上守正创新,在先富促共富上积极作为。市委市政府将高站位谋划民营经济发展,高水平落实助企行动,不断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破冰除障、赋能加油、保驾护航。

  • 我市开展春季林草种苗摸底调查工作

      为扎实保障2025年“三北”工程林草用种用苗需求,连日来...

    2025-03-21 朗读

    我市开展春季林草种苗摸底调查工作,   为扎实保障2025年“三北”工程林草用种用苗需求,连日来,市林草事业发展中心深入我市各旗区开展实地摸底调查,全面了解林草种苗的生产、质量和储备情况,为“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用种用苗做好充分准备。   此次调查以“三北”工程种苗保障为核心,实地查看了自治区保障性苗圃和企业、个人育苗等情况。结果显示全市现有育苗面积基本稳定在15.65万亩,育苗种类以中间锦鸡儿、杨柴、榆树、杨树、樟子松等为主,育苗总量超过12亿株,春季可出圃苗木达9.97亿株以上,中间锦鸡儿和杨柴占总育产苗量的85%,能够满足“三北”工程的种苗需求。   2025年,我市将以保障种苗供给为目标、质量为重点,优化种苗生产布局,确保种苗充足、及时供应;强化质量监管,严格落实“三证一签”制度,确保“三北”工程用种用苗质量安全。

  • “职”达岗位 “就”在鄂尔多斯

      已近阳春,阳光穿透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实训车间宽大的玻璃...

    2025-03-21 朗读

    “职”达岗位 “就”在鄂尔多斯,   已近阳春,阳光穿透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实训车间宽大的玻璃窗,在机床表面折射出细碎的光斑。身穿深蓝色工装的王鑫手持检测仪,带着学生给一台煤化工设备做“全身检查”。这一刻,如同这座资源型城市职业教育变革的一个小零件——当传统产业向“四个世界级产业”转型,一场静默的育才革命正在课堂与车间之间推进。   在鄂尔多斯构筑世界级能源、现代煤化工、新能源、羊绒产业矩阵的蓝图中,职业教育被赋予了特殊使命。这座GDP常年在内蒙古领跑的城市深谙:产业升级的本质是人才迭代。   带着机油味的课堂‌   “假设你现在是一名医生,化工设备就是病人,今天我们就用‘望、闻、问、切’方法来巡检设备。”在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化工工艺教研室,王鑫边演示边讲。   王鑫曾是一名工人,在神华煤制油车间工作了6年。2014年9月,在一次招考的层层选拔中,他成为一名教师。这些年,王鑫指导的学生频频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   像王鑫这样从工厂来到校园的实训教师,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有百余名。   “现在发展太快了,有些知识很快就落后于生产线了。如果还照本宣科,就和实际生产脱节了。”在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每名实训教师每年都要在企业挂职3个月,而来自蒙苏经济开发区、鄂尔多斯电冶集团、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等合作园区和企业的1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也会带着新技术、新理念走进课堂。   把学生培养成产业需要的“模样”‌   在鄂尔多斯职业学院230余个实训基地中,光伏板与采煤机比邻而立,穿戴头盔、工装的学生在模拟井下巷道操作时,抬头就能看见新能源装置的银色反光。在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的钳工实训室,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进行着焊接、切割等实操训练,响起一片叮叮当当的打磨声……一间间工作室、实训基地、技坊,是学生技能提升的熔炉,也是鄂尔多斯现代化产业的“微型工厂”。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任光飞说,职业学院紧扣鄂尔多斯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目标任务,“单招”专业及人数紧随产业而动,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抓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推行“1+X”证书制度,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让校企合作从“相加”走向“相融”,把学生培养成产业需要的“模样”。   入学与入职无缝对接‌   当身边的一些毕业生还在投简历时,郭汉臣已手握鄂尔多斯市泰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聘书。作为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订单班的学生,刚一入学,他便就地实现身份转换,由一名学生“晋级”为焊接工人。他的课程表由校企联合设计,实训课题直接来自企业的焊接技术工艺。   “所学即所用,我现在工作得心应手,家人也为我感到骄傲。”因成绩优异,郭汉臣入选2024年鄂尔多斯工匠培育对象。鄂尔多斯职业学院里,像他这样入学即入职的学生不在少数。   在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的“订单班、冠名班”合作中,用人单位向技工院校“下订单”,双方一起选拔学生成班,并根据企业的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计划等。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常态化与30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冠名”培养,培养学生620名。其全面推行的“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效果“爆棚”,应用化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和酒店管理4个专业被教育部遴选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成为“国字号”试点专业。   “我们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既避免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不对称,又助力企业招录到更多优秀技能人才,有助于实现校、企、生三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资源工程系书记付瑞说。 “专升本不是‘逃离’职教,而是让我们拥有更多选择权,在更广阔舞台证明职业教育的价值。”2024年,由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升入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的牛妍然表示,专科阶段的实训经验,在本科案例分析中更具实操思维,让她在实习期间即被会计师事务所优先录用。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近年来通过畅通的专升本渠道,为职教学子搭建了从技能培养到学历提升的桥梁,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专科阶段强化实践能力,比如牛妍然所学的会计专业,学生需掌握财务软件操作、税务实务等技能,并通过“1+X”证书考核。专升本后,学生进一步学习管理会计、审计等理论课程,形成“技能+学历”双优势,专升本渠道的畅通,不仅打破学历壁垒,更通过产教融合反哺区域产业升级;通过成人教育、退役士兵专项计划等多路径升学设计,构建了“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式培养体系。   重塑职教生态的底层逻辑‌   走出校园,如何在众多岗位中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走进工厂,学生能否跟上生产线;广阔天地,青年就业怎样更好地施展拳脚……鄂尔多斯从三处着手,让职业教育适配性和吸引力更强。   从“关键处”发力,办学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全市高职招生新增2621人(本科线上招录266人),实现招生人数倍增,中职学校本科上线率提升至34.3%、高职专升本上线率提升至64.5%,职业院校师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自治区级一等奖27项,再创历史新高。   从“梗阻处”疏通,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学制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人才培养立交桥“四通八达”。纵向看,市内3所高职与市内外近30所中职学校签署“3+2”合作办学协议,市内外4所高职与市内中职、汇能卓正煤化工等企业开展中高企“2+2+2”一体化衔接培养。横向看,职高和普高互融,达拉特旗第七中学平稳有序落实职普双向流通,12名普高部学生转入中职学籍、12名职高部学生转入普高学籍。准格尔旗第一中学新设职普融通试点班,招收学生61人,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路径。   从“紧要处”使劲,服务主导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全市全年新增4个专科专业、3个中职专业,停缓招6个专业,在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新建2个年培训2万名化工领域技能人才的公共实训基地,新增校企共建实训基地20个,与20余家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与德国西门子达成合作意向,建成产业学院14个、紧密合作企业200余家,职业教育专业对重点产业链覆盖率达到83%。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需求链上。鄂尔多斯正在证明,职业教育不是产业发展的配角,当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这座北方能源之城,正书写着产教共生的新工业叙事。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内蒙古中心 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 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