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关注

今日关注

  • 我市一案例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案例...

      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市县法...

    2025-02-13 朗读

    我市一案例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案例选编》,   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市县法治建设案例选编》出版。该书选取全国各地115个法治建设典型案例集结成册,我市《“无证明城市”暖城暖企暖民心》在全国各地报送的422个法治建设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仅有的2个案例之一。   《市县法治建设案例选编》涵盖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层级,包含完善党领导市县法治建设的制度机制、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地方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推进市县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市县公正司法、深化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强化市县法治建设基础保障八个方面,旨在提炼总结基层法治建设有实效、可复制、能推广的举措办法,为各地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对于带动市县法治建设整体提质增效具有积极意义。   

  • “四键齐按”推进暖城诚信建设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2025-02-13 朗读

    “四键齐按”推进暖城诚信建设,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指示精神,齐按“启动键”“精准键”“加速键”“激活键”,在全社会营造知信、守信、用信、重信的良好氛围。   高位起点,按下深化改革“启动键”   我市坚持把诚信建设工程列为“一把手”工程,印发《鄂尔多斯市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鄂府发〔2024〕21号),打造诚信建设指挥调度中心,成立诚信建设工程专项工作组,组建“1+4+47”工作架构,建立健全会议机制、调度机制、督查机制及通报机制。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市长专题会定期听取诚信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组织筹备召开5次调度会、3次全市推进会、2次新闻发布会。严格落实“周调度、旬通报、月分析”工作机制,细化实施30项工作任务、89项具体措施,制发诚信建设工程任务项目表、调度表、验收表。指导督促四个专项推进组和9个旗(区)分别召开工作推进会、调度会议200余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建立清单式管理和问题反馈机制,对进展缓慢、需重点关注的任务,向各旗区人民政府、部门发出工作提示函21份,有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将诚信建设列入2024年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在全市举办诚信建设工程培训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调研诚信建设工程,重点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重点领域加强调研,提出拓展“信用+”应用场景、便民利企等多项举措,推进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工作。   惩戒失信,按下强化监管“精准键”   联合惩戒,强化全链条管理,编织事前监管“经纬网”、标注事中监管“坐标系”、测好事后监管“比例尺”。强化事前问题发布机制。建立社会诚信领域失信突出问题发布机制,劳动保障、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11个社会诚信建设重点领域,及时发布虚报冒领各类资金、教育学术不端等方面的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鄂尔多斯”网站公示“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列入海关失信认证企业名单、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5项内容149条信息。两级法院共发布失信自然人605人次,发布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93人次。细化事中监管工作。印发《关于协同开展多次违法失信主体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对40家失信主体约谈警示,与41家失信主体签订信用承诺书80余份,将42家企业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实施重点监管。依据严重失信名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给予提高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费率、限制向其提供贷款、保荐、承销、保险等惩戒措施。对个人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的,两级法院共将9927人次纳入限制出境和高消费行为等惩戒措施。针对近三年内多次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718个经营主体,多次受到行政处罚未纠正的58家市场主体和“老赖”建立失信专项治理台账,排查失信案件线索1137件,曝光典型案例14篇。健全事后信用修复制度。印发《鄂尔多斯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工作的实施方案》,规范信用修复的范围、途径、流程等,构建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失信行为主体合法权益。全市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纠正失信行为并引导信用修复590条,完成信用修复企业2420家。   激励守信,按下优化服务“加速键”   坚持信用赋能,出台一系列惠民便企措施,按下优化服务“加速键”,激励守信行为。加大“诚信+金融服务”推介力度,推出“信用+容缺审批”“信用+贷款”“信用+招投标”等30余项创新举措,在27个领域实行信用承诺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企业综合信用融资服务体系,全方位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堵点痛点,有效发挥信用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为全市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诚信贷款超2亿元。构建“诚信+数智建设”新模式,积极推行“诚信数字化”和信用积分制,依托“i暖城 城市文明服务平台”“多多评”等各类智能平台建立完善数字信用档案和资源库,推动信用信息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公共资源等各领域共建共享共用,信用A级市场主体可全程享受“绿色通道”政务服务,近19万名学生通过信用信息核查实现便利入学,“多多评”信用品德积分奖励惠及群众7.8万人次。打造“诚信+农村建设”新思路,多元汇聚涉农数据资源,着力实现“应归尽归”,全市采集农牧户信用信息33.7万户;开发“乡村振兴金牛贷”“粮食收购贷”等诚信金融产品,建档评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952家、信用户5.6万户,授信额度136.3亿元,贷款108.3亿元;建立健全农村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评活动,评定信用户19.9万户、信用村305个、信用乡(镇)17个,农牧区信用水平得到提升。   全域推进,按下诚信文化“激活键”   广泛开展诚信文化传承和践行活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用诚信铸就暖城底色。加大宣讲力度,组建线下诚信宣讲队伍9支,开展诚信主题宣讲50余场次,覆盖人群6万多人次。利用“巴雅尔开讲啦”“暖城宣讲”等一系列线上宣讲品牌,推出诚信宣讲微视频12期,点击量逾5万次。推进全媒宣传,开设“诚信建设万里行”等专题专栏,《鄂尔多斯用诚信铸就暖城底色》等3200余篇(条)稿件被中央、自治区级媒体刊发。举行两期“诚信鄂尔多斯建设”新闻发布会,用扎实的成效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发挥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短视频平台等转载转发诚信人物、诚信企业等各类信息10万余条次。创作完成剧本《冰雪奇缘》、主题小品《草原晨曲》、漫瀚调小戏《签约》等文艺作品,并进行集中巡演活动。累计编发“诚信鄂尔多斯”专栏227期、工作简报58期,自治区“12348”公众号采纳75篇,自治区工作简报采纳14期,全面营造大抓诚信建设工程的工作态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建成诚信主题街区9条、主题公园9处。选树推出自治区十大诚信人物1名,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10名,诚信企业3万余家。融入实践教育活动,将诚信文化融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纳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中,以群众可感、可知的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人才先行 让暖城更有为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资源富集地区更要优先发展人才”...

    2025-02-13 朗读

    人才先行 让暖城更有为,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资源富集地区更要优先发展人才”的理念,以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为契机,从制度、环境、发展、民生、文化五个维度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力打造全方位人才友好生态。   2020年毕业的张涛一直从事纺织类的工作,就业几年后,渴望更高收入和更好个人发展的他想尝试一个新工作。对就业市场多方了解后,张涛对我市化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即向相关企业投出简历,但因为专业不符,最终都石沉大海。   和许多想换一份工作的求职者一样,专业壁垒和相应的学习成本成为横在他们面前的障碍。针对这一现象,我市推出了技能转化培训班,有意向的求职者能在这里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技能,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于是,张涛报名参加了化工行业的技能转化培训班,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开了新局面。如今,在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专业转换班学习的张涛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消除了再就业的压力,减缓了内心的焦虑。我已经做好在化工行业大展拳脚的准备。”   为深化“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加速技能人才培养、赋能产业发展,2024年7月,《鄂尔多斯市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应运而生。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依托师资基地的优势,与市内两家煤化工企业联合开展培训,为企业定制化培养人才。首批48名学员接受了基础化学、化工仪表和化工设备等课程的培训,三个月的培训帮助更多人实现从“零基础”到“高技能”的职业转型。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副主任钱春苹说:“通过这种模式,职业学院积极发挥了承担社会培训的功能,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为企业输送了优秀的技能人才。”   广告专业毕业的丛宇超在了解化工行业前景后,也选择通过培训班跳出职业舒适区。“从对化工行业的一无所知,变得慢慢熟悉化工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规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和班级让我更加有信心。”丛宇超说。   鄂尔多斯的人才故事远不止职业转型,在这里,一场“引才友好”的全链条布局正在奏响新篇章。从车间到实验室,从制度保障到生活关怀,“双向奔赴”的人才生态正在形成。截至目前,我市已常态化开展“暖城之邀”系列引才活动51场,引进各类人才超3万人;为全市各类高层次人才发放津补贴1.3亿元,个人最高可获得40万元。此外,在区外高校、研究机构设立7个引才工作站,新获批3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我市也在2024年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单上大放异彩,不仅攀升至全国地级市第34位,还荣膺“引才友好城市奖”和“非凡引才贡献奖”,跻身“2024年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暖城人才品牌持续擦亮。   

  • 李理到市发改委、科技局、政数局和文旅局调研

      2月11日,市委书记李理到市发改委、科技局、政数局和文...

    2025-02-12 朗读

    李理到市发改委、科技局、政数局和文旅局调研,   2月11日,市委书记李理到市发改委、科技局、政数局和文旅局调研,并分别与领导班子成员座谈,听取今年工作安排,充分肯定去年成绩。他说,要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扎实抓好“六个工程”“六个行动”落实,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市发改委,李理听取了鄂尔多斯经济大脑、碳立方数字系统、重大建设项目库运行情况介绍。他说,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聚焦“三个四”工作任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牵引性、支撑性项目,深化区域合作,高水平建设碳达峰试点城市,推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在市科技局,李理参观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成果展。他说,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加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围绕重点平台、重点产业、前沿方向推动重点突破,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在市政数局,李理实地察看了服务窗口和12345热线运行情况。他说,要坚持以企业、群众感受为重点提升服务水平,充分运用接诉即办平台解决好老百姓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发展“人工智能+”,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在市文旅局,李理听取了智慧文旅平台运行情况介绍。他说,要扎实开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坚持深挖掘、创精品、走出去、引进来、优服务、守底线,推出精品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强化文物保护利用,提升文化软实力。   市领导刘凤云、额登毕力格、黄彦彰、邬建勋、张秀玲分别参加。

  • 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5年第三次集体学习会...

      2月11日上午,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三次集...

    2025-02-12 朗读

    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5年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召开,   2月11日上午,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召开。市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苏翠芳主持会议并讲话,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上级重要会议精神。   会议强调,要继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谋深谋细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要严守党章党规党纪,以纯正家风涵养全市政协系统清朗政治生态。要引导界别和委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凝聚共识的主线,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协委员履职建言提供保障和支持。要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压实责任、迅速行动,以起步冲刺的劲头统筹组织好2025年协商议题、视察考察、界别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等履职工作,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建言资政、献计出力,乘势而上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 市政协五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

      2月11日上午,市政协五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市政协...

    2025-02-12 朗读

    市政协五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   2月11日上午,市政协五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市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苏翠芳主持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鄂尔多斯市第五届委员会部分副主席工作分工调整方案(草案)》和市政协《2025年委员视察调研和界别活动计划》。   会议强调,要认真做好2025年度重点工作,抓好工作落实,责任到人,推动各项工作在全区政协系统走在前、作表率。要把界别活动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聚焦思想引领、释疑增信、反映问题、助力发展等方面,加强界别建设。要突出效果导向,严格落实无学习不调研要求,让调研协商和监督落实形成高质量成果,联络联谊和宣传宣讲取得具体成效,为高质量履职奠定基础。

  • 国内最大整装气田2025年产能建设启动

      近日,国内最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2025年产能建设工...

    2025-02-12 朗读

    国内最大整装气田2025年产能建设启动,   近日,国内最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2025年产能建设工作启动。   在苏里格气田产能建设气井开钻现场,10部钻机同时开钻,掀起了新一年产能建设的热潮。苏里格气田开发分公司经理龙运辉说:“2025年,苏里格气田开发分公司的产能建设项目组部署产能25.1亿立方米,计划钻井665口。”   据了解,苏里格气田产能建设横跨5个旗县,面积4万平方公里。目前,气田已就位钻机95部,预计2025年2月下旬所有就位钻机全部启动。   “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建设的前置性手续已经办理完成。今年钻机就位数量较往年提升了30%左右,我们产能建设项目组将用‘开门红’的姿态,筑牢‘全年红’的基础。”龙运辉说。

  • 老刘务工记:一场跨越1300公里的幸福迁徙

      正月十二,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零工市场的职业介绍大厅...

    2025-02-12 朗读

    老刘务工记:一场跨越1300公里的幸福迁徙,   正月十二,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零工市场的职业介绍大厅里,几名务工人员正在翻看手机。回家过年的务工大军尚未返程,往常人头攒动的大厅里,便显得有些安静。   “朋友们,有没有两个人顶几天工的?”499人的用工微信群里有了消息。   “干啥?”“什么工作?”有人赶忙询问。   “饭店洗碗。”   “顶几天?”“一天多少钱?”   “五天。”   “一人一天一百五十元,这个活还可以。”   老刘跟工友们围坐一桌,仔细查看着手机上最新的招工信息。作为这里的“老住户”,他不仅自己在这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还经常帮新来的务工人员介绍合适的工作机会。   “要两名装卸工配货员,50岁以下,包吃包住,月工资6000元。工作时间:7:00—19:00(有午休,加班有加班费)。要求:有责任心,踏实勤快(非诚勿扰)。地址:伊旗红海子附近。有意者拨打联系电话。”   遇到不错的用工信息,老刘会大声地读出来,提醒工友们关注。   老刘名叫刘云喜,是土生土长的四川绵阳人。零工市场流动性大,人们往往叫不出别人的大名,惯熟的,便直接以姓氏相称。   2020年,伊金霍洛旗零工市场刚刚成立,老刘就成为了这里的第一批“住户”。零工市场提供的每天5元的住宿、三餐17元的热乎饭菜,让他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水电是免费的,还可以给电动车充电。有24小时热水,免费淋浴、洗衣、Wi-Fi,还有共享厨房,方便做一点合口味的饭菜。”老刘算了笔账,“在外面租房子,一个月至少要800—1000块钱,还不算吃饭、水电这些费用。在零工市场有吃处有住处,条件相当好,一天只花22块钱,一个月花六七百块钱,经济实惠、好吃不贵!”   “这里就像个大家庭。”老刘说。零工市场不仅提供就业信息,还设有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服务。在这里,老刘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找工作,参加了安全作业培训,还办理了团体意外保险。   来到零工市场后,老刘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金辉市场附近做环卫清洁工。每天只需要上半天班,工资3000元。这份工作,他干了3年。   熟悉环境后,老刘劝说在老家的妻子也来到伊旗。通过零工市场,他帮妻子揽了一份“家门口”工作,在社区进行手工缝纫编织。“这个工作比较灵活,在家就能做,计件给工资,一天差不多能挣100多块钱,挣钱顾家两不误!”   凭着勤劳肯干,老刘两口子又在零工市场的厨房找到了一份帮厨的工作。每天清晨4点,他们准时到岗,和面、摘菜、准备早餐。虽然辛苦,但每人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让他们很满足。   “比在老家种地强多了。”老刘笑着说,“在老家种过大米、小麦,还有玉茭子!”老刘模仿着伊旗口音解释说,“玉茭子是内蒙古的叫法,我们当地叫苞谷,其实就是玉米!”来鄂尔多斯5年多,老刘已经完全能够听懂伊旗方言,很多方言中的地道词汇更是张口就来。   更让老刘高兴的是,他的三个子女也都来到鄂尔多斯发展。大儿子当建筑工人,二女儿开了家蛋糕店,小女儿也做起了个体生意。如今,三个孩子都已在鄂尔多斯成家,儿媳妇、女婿都是本地人,一个孙子、四个外甥也都在这里上学。   “鄂尔多斯是个好地方!”老刘感慨道,“在这里打工不仅工资比别处高,而且政府的服务好,处处为我们着想,帮我们解决困难,我身边还没有发生过拖欠工资的情况。”   在零工市场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像老刘一样,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2024年,伊金霍洛旗零工市场服务旗内外灵活就业人员8.5万人次,发布用工信息2900余条、用工岗位1.9万个,实现灵活就业人数1500余人、日均工资260元左右。自成立以来,帮助70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   “现在,我们全家都在鄂尔多斯市落了户,孩子们成家立业,我们老两口也有稳定收入,还能经常见到孙子孙女,感到很满足、很幸福!”老刘激动地说。   夜幕降临,零工市场的灯光温暖明亮。老刘两口子收拾好厨房,准备回宿舍休息。明天,他们还要早起为务工者们准备早餐。对于这场从四川绵阳到内蒙古鄂尔多斯跨越1300多公里的迁徙,老刘的心里暖暖的,因为他知道,在这座接纳了他的城市里,有家,有爱,有希望。

  • 我市12345热线获评 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研究A+单位

      日前,“热线发展与治理创新·年度观察”研讨会发布了《...

    2025-02-12 朗读

    我市12345热线获评 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研究A+单位,   日前,“热线发展与治理创新·年度观察”研讨会发布了《第六次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研究报告》,鄂尔多斯市12345热线获评第六次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研究A+单位。   近年来,我市12345热线始终坚持以“一个号码”服务企业和群众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便捷、高效、规范、智慧12345热线暖城“总客服”。立足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开通了政务失信投诉、为企服务等9条专线,设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公共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医保社保等各类专席,致力于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在服务模式与管理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通过规范运行流程、优化服务机制,形成“多渠道受理、清单化派单、全链条监督、多维度考核”的工作模式,一大批企业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快速响应、高效办理,暖城鄂尔多斯“总客服”品牌越来越响亮。

  • 鄂尔多斯 强化“1”带动“N” 创建基层法治化新模式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坚持和发展...

    2025-02-12 朗读

    鄂尔多斯 强化“1”带动“N” 创建基层法治化新模式,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嘎查村(社区)普法工作实效,在积极推进“1+N”行动工作中,通过强化“1”带动“N”,把律师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乡土优势结合起来,创建基层法治化新模式,深度参与基层法治建设,形成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合力。   构建“1+1+N”模式,推动结对帮扶全覆盖。我市充分发挥律师队伍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组织1030名律师先后与全市9个旗区1006个嘎查村(社区)签订了免费法律顾问协议,推动嘎查村(社区)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结对子。截至目前,已建立农牧民、社区居民法律服务联系点352个,全市在册“法律明白人”5079名,已结成帮带队伍562支,构建起“1个嘎查村(社区)+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工作模式,嘎查村(社区)法律顾问每年提供不低于50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每个季度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指导“法律明白人”不少于2次。   延伸服务末端,打造共建共治新格局。按照“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合作机制,推动嘎查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村级涉法问题、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将嘎查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熟悉辖区公共事务、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共建共治格局,从源头上提升基层组织依法办事水平。自“1+N”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嘎查村(社区)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共同累计开展法律咨询活动4213次,开展法治宣讲1900场次,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89件,协助修订完善乡规民约150项,承办法律援助案件320件,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规范化和法治化。   绘制“法务地图”,畅通法律服务“快车道”。将全市范围内律师事务所及律师相关信息统一收集,配套搭建了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畅通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交流渠道,把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的乡土优势结合起来。同时,由村(居)法律顾问通过“一对一”带教,对“法律明白人”开展实践式教学活动,边带教、边调解、边普法,在满足群众的法治需求和问题解决中,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