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合理规划网格单元,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全覆盖。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的原则,划分出1个镇级网格,20个村级网格和45个社级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47名、选聘乡贤23名,按照“1+7”网格化工作模式配备网格工作小组,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网格员通过定期走访入户,宣传政策法规,调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服务片区居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群众逐步形成了“有事就找网格员”的办事习惯。2022年至今,47名网格员共摸排流动人口2万余人,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18起,排查解决安全隐患1323起,上报各类政策宣传与意识形态信息392条,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二是将选优与激励有机结合,建强网格员和乡贤队伍。在选优配强网格员、乡贤队伍的同时,特别注重强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2022年乌兰木伦镇将市域社会综合治理推进项目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匹配专项资金100万元,探索建立网格员、乡贤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拿出一部分资金对网格员、乡贤队伍实行“以奖代补”“以案代补”。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切实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也充分激发了网格员、乡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工作质效最大化。
三是优化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服务能力。以镇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司法所、警务室为依托,整合驻村民警、法官、律师等力量,打造镇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1处,建成20个村、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和4个警务室,实现了矿区居民、驻镇企业司法服务全覆盖,积极探索构建适合矿区治安特点的群防群治工作模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能力,加强命案防控力度。我们依托村(社区)党支部,设立辖区内独立的治保会组织,现已建成护企、护矿、护村、护校巡逻队21支,治保会17个,发展治保志愿者340人、治安信息员377人。创新提出“1+N”群防群治警务社会化运作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辖区内警务有效运行问题。常态化开展流动人口摸排工作,建立驻村(社区)民警“每日一格”常态化巡控勤务机制,在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民警,联合专职网格员按网格开展走访,及时发现并化解责任区内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有效防止“小隐患”酿成“大问题”。
四是突出人防与技防有效衔接,提升社会治理综合施治水平。加强“平安伊金霍洛”技防工程建设,现已纳入“平安伊金霍洛”技防工程的监控设备有700套,乌兰木伦新村单独安装覆盖全村范围的监控设备480套,进一步织密全镇视频监控网。全面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在旗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充实了镇区警务巡逻力量,优化了巡逻路径和时间,加大了对镇区和乌兰木伦新村重点地区的巡逻频次,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见警率、处置率逐步提升,有力打击震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自2019年以来,我镇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命案多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无特大刑事案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