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严格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各项决策部署,聚焦解决“慢、粗、虚”问题,研究出台《鄂尔多斯市公安局机关干部分类分级评议办法》,创新实施干部分类分级差异化考核,切实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难题。
一是坚持“差异考核+分类评价”, 实现干部“分道赛跑”。《分类分级评议办法》充分考量干部评议的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差异化定指标,精细化赋分值,改变了以往考核“一刀切”的弊端,实现了同一类别、同一层级的精准对标、可比可评、分道赛跑。(一)是围绕警种业务科学分类。紧扣公安工作覆盖面广、分工细致、专业性强的行业特点,全面梳理各警种、各部门职能职责和工作性质,将局机关20个警种、部门梳理划分为侦查打击、综合管理、警务支撑三类,加强干部横向分层量化考核,实现同类竞争、同台竞技,突出了横向可比性。(二)是围绕职务层次细化分级。根据干部职务层级将考核对象纵向划分为部门正职、部门副职、内设机构科级干部和其他干部四大类,科学划定各层级优秀比例,并根据评议对象的岗位类别、职务层次分别设置评议主体和权重比例,实行同类同考、可比可评,改变了以往评优都是“一把手”的局面,增加了实绩突出的副职和其他干部的评优机会,体现了纵向公平性。
二是坚持“自我评价+外部评价”, 实现干部“精准画像”。《分类分级评议办法》创新拓展考核评价主体,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形成“上评下,下评上、互相评”的立体式评价体系,确保评价意见相互印证又互相补充。(一)是集中“述”实绩,画好“自画像”。《分类分级评议办法》按照主观客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民主评议前,部门正、副职撰写个人书面述职报告,进行个人“自画像”,政治部人事科汇总,分类印制述职材料汇编册,局领导班子、分管局领导通过干部书面述职报告结合日常表现,全面了解干部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现实表现。同时,为有效衔接民主评议和绩效考核结果,加入绩效考核评价部分,切实提升个人画像的精准性。(二)是综合“评”实绩,画好“立体像”。《分类分级评议办法》注重各层级干部考核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分层级确定被测评对象的测评主体和权重占比,切实增强考评结果的精准度和公信度。部门正、副职的测评加入了局领导的占比权重,突出领导评价把关作用,进一步提升了班子成员对部门的指挥力度。增加旗区局领导对部门正职的评议,强化了两级公安机关联动性,进一步提升了旗区对部门的满意度。各层级干部之间的横向互评,有效拆掉了阻碍各部门、民警辅警之间信息传递、工作交流的“部门墙”,进一步提升了部门内部和谐度和部门之间配合力度。
三是坚持“正向激励+反向倒逼 ” ,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分类分级评议办法》坚持“奖优”与“罚劣”双向发力,持续放大民主评议的综合效应,将干多干少“亮”出来,干好干坏“晒”出来,全方面使用评议结果,确保真正测出活力、考出压力、评出动力。(一)是正向激励给动力。与年度评优相挂钩,民主评议为“优秀”等次的在年度考核中予以优先考虑,在立功授奖时给予优先推荐。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本人,对排名靠后的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引导,正面指出存在问题、短板弱项,帮助指明方向、捋清思路、改正问题。与干部选用相印证,对民主评议中一贯表现优秀的纳入组织培养视野,在选派参与重大任务、选拔任用交流、职务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储备、跟踪培养、强化历练、及时使用。(二)是反向倒逼给压力。对于评议排名靠后的科级实职干部由分管局领导给予谈话提醒,其他干部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谈话提醒,且均在本轮评议期内不得提拔、晋升、评优评先。连续2次排名靠后的干部区分不同情形予以调整,其中,科级实职干部采取平级交流、转任职级公务员、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其他干部采取调整工作岗位、充实基层、提前退休等方式予以调整。连续2次评议排名靠后的部门正职(副处级)由市局主要领导给予谈话提醒,多次排名靠后的由市局党委报市委组织部做出调整。
《分类分级评议办法》是规范队伍管理、激发队伍士气、优化警力配置的一项务实举措,办法出台以来,共完成机关43名部门正职,79名部门副职,43名内设机构科级干部,625名普通干部的分类分级评议,全方位立体式为干部“精准画像”,实现了不同警种、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工作质效的横纵向对比,为科学的选人用人提供了关键依据,在全局范围内初步形成了“担当作为开新局、争先进位走在前”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