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水利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管好水资源、护好水生态、守好水安全,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扎实保障水供给,让200余万城乡群众吃上了“幸福水、优质水、放心水”。饮水安全关乎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也是我们水利人的职责和奋斗目标。“十一五”以来,我们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农村牧区供水工程2.9万处,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2%,规模化供水率达到54%,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特别是2024年,我们安排水利资金2.5亿元,实施农村牧区供水工程17项、维护工程132处,受益群众16万人,全面解决了5公里以上远距离“拉水”问题。此外,中心城区引黄供水工程于2024年6月底建成通水,从水源、水量、水质全方位保障居民供水,困扰东胜区群众20多年的缺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25年,我们将实施农村牧区供水工程11处、维护工程131处,提升约10万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全力推动全市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
二是全力守护水安澜,保障沿黄30余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黄河流经我市728公里,其中,北岸流经5个盟市,南岸仅流经鄂尔多斯,全市现有堤防458公里、险工段53处、水库58座、中型以上淤地坝1069座以及遍布的山洪沟和众多工矿企业,对于我们来说,守护黄河安澜,任务非常艰巨。面对去年的极端降水天气,如何让大家睡好“安稳觉”,我们在汛期和凌汛期坚持24小时值守,不间断巡查,逐个排查隐患,逐一整改问题,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提前两年完成了“十四五”期间黄河滩区居民919户2227人迁建任务,让搬迁居民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的“暖心房”;目前,我们正在有序推进“十五五”期间杭锦旗大套子村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前期工作。我们在达拉特旗展旦召和杭锦旗独贵塔拉建成两座市级防汛物资储备库,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我们打造了鄂尔多斯智慧水利指挥调度中心,在全国首次应用车载微变监测雷达和隧洞机器人,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实现了来雨前有预报、大雨前有预警、汛期前有预演和出险前有预案,有力保障了黄河安澜。
三是持续强化水修复,“十大孔兑”综合治理树立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新“样板”。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从水利上来说,“两大沙漠”和“十大孔兑”也是我们的主战场。2023年以来,我们按照“上中下游联动、左右岸一体、干支流统筹”的整沟治理模式,先后完成西柳沟、毛不拉孔兑治理,得到水利部高度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实施。2024年10月,李强总理实地调研西柳沟龙头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对我市“十大孔兑”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25年,我们将开展罕台川治理。此外,我们在全国首次试行拦沙换水项目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正在全力协调水利部黄委会尽快启动实施拦沙换水二期项目,项目完工后,预计可置换水指标3000万立方米,将进一步解决我市城乡居民饮用水和急需用水工业项目燃眉之急。我们在杭锦旗开展淤地坝淤积地纳入耕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为当地农牧民新增大量耕地,今后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我们在自治区率先开展水土保持项目“以奖代补”“以工代赈”治理模式,由农牧民、合作社、村集体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经过一代代水利人的不懈奋斗,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较1995年减少了53%,水土保持率达到61.8%。自治区水土保持考核我市连续三年位列第一,我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在2024年全国水土保持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四是不断创新水管理,1286名河湖长守护美丽幸福河湖。我市是自治区黄河流经最长、全国黄河流经第二长的地级市,保护好“母亲河”对于我市来说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出台了黄河流域首个地市级《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率先建立了“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生态环境局长+自然资源局长”“五长”会商制度,联合黄委会晋陕蒙监督局和公检法部门建立水行政联合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联合榆林市开展红碱淖湿地保护省际合作,开拓了河湖“一家管”到“合力管”的新局面。我们创新河湖监管手段,综合利用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自主巡河湖、直升机巡河湖,结合人工地面巡查,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对河湖“四乱”的全覆盖、全过程立体精准监控,全市河湖面貌得到根本改善。此外,充分听取市民建议,依托阿布亥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内蒙古首个盟市级河湖长制示范园,为市民提供了锻炼和休闲的公共设施,开创了河湖长制宣传工作全新局面。无定河、乌兰木伦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我市“创新智慧管护机制 绘就幸福河湖新蓝图”案例入选水利部2024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我市在全区河湖长制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全区河湖长制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优秀河湖长等荣誉称号。
五是科学推进水配置,用全区二十分之一的水资源量保障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的用水需求。我市是典型的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1287立方米,远低于全区2125立方米和全国1922立方米,水对于鄂尔多斯来说尤为稀缺珍贵。如何破解鄂尔多斯的“水困局”、释放“水动力”,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自治区率先出台了《水资源管理条例》,从保水、配水、控水等方面全流程立法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印发实施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案、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等,统筹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和生态绿色治理。突出农业节水增效。着力解决农业“大水漫灌”问题,将农业用水总量逐级分解到村,严格落实“以水定地”。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403万亩,提前一年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市的任务目标。推进工业节水减排。从源头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大力推广先进节水工艺和技术,引导高耗水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标杆、水效“领跑者”创建,成为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加强城镇节水降损。积极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市8个旗区、4所高校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高校创建,严格执行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及特种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管网漏损率持续下降。2025年,自治区提出要开展“六大行动”,其中“节水行动”属于其中之一,我们将扎实开展深度节水控水工作,做好水资源“开源”“节流”,确保经济“往上走”,水耗“往下降”。同时,我们全面摸排工业项目节水潜力,近三年累计梳理收回闲置水指标5500万立方米,争取拦沙换水和跨盟市水权转让一期工程水指标3750万立方米,保障了全市居民用水和一大批急需用水的工业项目。在座的企业代表深有体会,以往大家项目落地了还在等水指标,现在只要企业提出用水需求,我们首先保障建设期用水,后期根据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再调整水指标。此外,2024年10月,我市被自治区确定为第一批盟市水网先导区,我们将全面加快推进全市水网连通工程建设,力争2025年底实现全市水网互联互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奋力推进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水利改革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