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秉持“人民至上”工作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盯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和我市“三个四”工作任务,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暖心的人社服务,为鄂尔多斯“闯新路、进前列”积极贡献人社力量。
一、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就业环境持续向好趋优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作为服务群众就业的职能部门,我们坚持将就业作为“最基本民生”,聚焦企业用工需求,满足群众就业期待,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市成为人口净流入地区,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就业环境逐步趋优,就业吸引力显著增强,暖业、暖岗、暖创、暖才的“四暖”就业品牌深入人心。
强化政策举措促就业。为了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我们实施了一揽子组合式援企稳岗政策,发放稳岗、扩岗补贴1.05亿元,减免企业社保缴费5.68亿元,切实为企业减负;联合多部门推出服务暖城“新市民”0477系列措施,向全国人民发出暖城的诚挚邀请,吸引一批“新市民”落户暖城,我市成为群众就业创业的热门城市。对接产业需求促就业。为了保障产业发展用工,我们围绕全市“4个世界级产业”布局,定期开展用工缺口调查分析,平均每两天就举办一场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4.13万个,是2023年的2.2倍;走进郑州、银川等劳动力富集地区开展劳务协作,为我市输入劳动力2.2万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提升技能水平促就业。为了让群众拥有就业创业的一技之长,我们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3.64万人次,较年初目标翻了一番,居全区第一;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开展创业培训1657人次,为创业者提供有力支持。完善帮扶体系促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落实政策性岗位2388个,开发就业见习、中小企业储备岗位3154个,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1.32万人,解决了许多家庭的“心头大事”。精准开展就业援助帮扶,农牧民转移就业8.32万人,困难人员就业6097人,依托“零工驿站”服务灵活就业人员12.5万人次,“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真正让困难群众有了一份可靠收入。
二、人才政策优化升级,人才生态跻身全国前列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坚持发挥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启动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高标准打造一流人才高地和一流创新生态,努力在人才工作上蹚新路、作示范,城市人才吸引力攀升至全国地级市第34位,入选“2024年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荣获“引才友好城市奖”“2024非凡引才贡献奖”,以满满的诚意和最大的热情让“暖城对人才更友好、人才在暖城更有为”。
构建“高能级”的政策体系。我们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围绕“人才新政2.0”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出台了“名校引才”、“政录企用”等42项比肩一流的突破性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大力兑现各类人才补贴、奖励1.3亿元,暖城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开展“精准化”的人才招引。我们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编制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建成投用“产业人才云图”,举办首届暖城“人才周”活动,持续开展“暖城之邀”系列引才活动,引进各类人才超3万人,人才总量增长6%,更多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平台集聚。搭建“强有力”的载体平台。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们持续建强人才载体,在区外高校、研究机构新设立引才工作站7个;新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是自治区获批最多的盟市;成功创建自治区级人力资源产业园,荣膺“2024人力资源服务先锋产业园”,真正让更多人才在鄂尔多斯尽展才华、建功立业。
三、社保网格织密扎牢,社会保障更加普惠于民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关系到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一年来,我们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不断完善社保服务体系,社保待遇水平和基金支付能力稳居全区第一,切实让广大市民共享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成果。
社保覆盖更加广泛。为了让社会保险惠及更多市民,我们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了多部门数据互通共享的精准参保机制,有序推动应保尽保,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39.71万人、52.35万人、50.7万人,为越来越多的群众增加了一份生活保障。待遇保障更加有力。我们持续提高社保待遇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实现20年连增和12年连增。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82.26亿元。为1.64万名困难人员代缴养老保险费251万元,为3.96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34亿元,将失业人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代缴比例由8%提高到9%,切实保障群众弱有所扶、老有所养。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我们不断优化群众办事体验,在全区率先推行社保业务“同审统办”,将4个险种46项业务审核时限平均压减1.5个工作日;在人社领域、政务服务、惠民惠农资金发放等多领域实现了社保卡一卡通用;推出手机办、银行办、上门办等便捷化方式,群众办事更省时、更便捷。基金运行更加安全。我们着力加强基金监管,持续筑牢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防控体系,坚决守住群众的养老钱、救急钱。
四、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群众办事舒心顺心,离不开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社服务。一年来,我们坚持“暖城人社、服务为民”的工作理念,围绕“五心”营商环境目标,不断自我加压,以标准化、信息化为基础支撑,以“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网上办、上门办、免申即办”为框架的人社优质服务“实景图”全面铺开。
拓展经办服务广度。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人社业务,我们开展“社银合作”,将49项人社服务事项委托农信社19家银行网点办理,建成社保卡银行代办网点504个,覆盖所有街道苏木乡镇。新增21项“全区通办”事项,建立呼包鄂乌人社业务四市一体化协办机制,群众异地办理更加方便。延伸基层服务深度。针对人社政策专业性强、覆盖面广,个别群众政策看不懂、待遇算不清、流程理不明的问题,开展“人社政策宣传年”“手拉手结对基层”“走基层送政策”“走流程优服务”等活动,走进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农村牧区开展服务100多批次,人社干部与全市每个苏木乡镇手拉手结对,建立起人社服务直通基层的工作机制,有效打通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网办服务便利度。我们积极探索智能化服务,在全区率先推出人社业务5G视频办服务,市民可“一对一”视频连线,体验“问、帮、办”一体化人社服务;拓展“根数据库”人社应用场景,归结数据246万余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各位市民代表!人社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监督,
在此,我谨代表全市人社系统向广大市民朋友们长期以来的关心关注和理解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时刻把人民群众过得好不好放在心上,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实干奋进中积极彰显人社担当、体现人社价值、贡献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