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能源局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以实现“六个工程”和“三个四”工作任务为重点,在全系统谋划实施“三项工程”,坚持向发展要效益、向创新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着力推进能源行业实现“三个突破”,能源经济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
一、实施“引领性工程”,推进传统能源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为牢牢端好端稳能源饭碗作出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一是在能源供给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全市煤炭产能突破10亿吨/年,占全区的67%;煤炭产销量分别达到9亿吨、8.5亿吨,约占全国的1/5,产能产量再创新高。电力总装机突破5700万千瓦,规上工业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增长11.1%,装机规模、发电规模继续领跑全区。天然气处理能力达到32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31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1/7。二是在能源保障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日产煤炭246万吨,全年完成电煤保供任务5.9亿吨,分别占全国、全区的27%、78%,连续4年保障国内28个省区市用煤需求。日发电量5.5亿千瓦时,外送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增长11.3%,可同时满足6800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日产天然气8500万立方米,外输天然气达254亿立方米、增长1%,有力地保障了京津冀、呼和浩特等地20多座城市居民用气需求。三是在持续守牢民生用能上实现新突破。落实区内7个盟市和市内农牧民“暖心煤”1058.6万吨;实施偏远农牧区新能源供电系统建设升级工程201户、煤改电8696户,修建供电线路4112公里,新增变电容量816.5万千瓦。
二、实施“标志性工程”,推进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在“双碳”背景下,我们始终坚持“先立后破”,着力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发展。一是新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全年开工新能源项目近2100万千瓦,并网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超2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超过35%。全年新能源发电量达180亿千瓦时,增幅超44%,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12万吨。二是绿电消纳规模实现新突破。一方面,着力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针对新增负荷,大力推动园区绿电替代、“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全年获批市场化新能源项目27项、规模524万千瓦,在建9项、规模超318万千瓦。同时,大力提升新能源外送规模,库布齐沙漠至京津冀、上海、江苏、华东4条电力外送通道全部纳规,工程建成后我市将成为电力外送规模最大的地级市。另一方面,着力推动存量负荷开展绿电交易,全年发放绿证970万张,交易绿电97亿千瓦时。三是“新能源+生态治理”实现新突破。扎实推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全年共获批装机规模1030万千瓦,2024年计划实施的310万千瓦项目已全部开工。同时,利用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采煤沉陷区等区域,大力推动“光伏长城”和“一廊多点”新能源生态治理项目,累计治理面积约40万亩。
三、实施“创新性工程”,推进能源产业支撑能力实现“新突破”。我们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能源领域示范应用。一是以科技创新塑造能源发展新优势。建立能源科技培育项目库,储备重点能源科创项目27项,支持5个能源类“揭榜挂帅”项目获自治区批复立项。联合市直部门和旗区开展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12次,推动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成立。成功举办第18届鄂尔多斯煤博会、2024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等全国性大会,4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亮相。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成立全国首家地下氢气氦气资源勘探开发企业及综合能源实时仿真平台。二是以多能融合催生能源发展新业态。围绕新能源产业向下游延伸,着力推动氢能、储能产业发展,形成制氢规模1.6万吨/年、储能规模140万千瓦。强化新能源重卡场景应用,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300余辆、新能源重卡1000余辆。加快实施煤矿智能化建设改造,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28座,涉及产能达6.8亿吨/年,约占全市在产产能的80%。三是以改革攻坚激发能源发展新动能。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制定出台《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新能源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推动中北部新能源基地等4个重大能源项目纳入国家建设用地保障清单。通过容缺受理、“免证办”、延时服务等方式,简环节、压时限、提效率,市本级核准能源类项目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建立常态化问题建议收集整理、跟踪反馈机制,全年接诉即办58件,响应率、解决率、好评率保持在98%以上;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53件,办结率100%。
总的看,2024年全市能源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市民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六个工程”“六个行动”和“三个四”工作任务,加快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努力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