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对于全市农牧系统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艰辛,所以不凡,市场环境跌宕起伏,畜牧业经历寒冬,极端恶劣天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精准出台稳产、稳价、促增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兑付惠农惠牧补贴12.3亿元,发放贴息资金1.2亿元,拨付救灾减灾资金5435万元,大家同心同向、奔波忙碌的身影让人感动。因为坚持,所以不凡,紧锣密鼓完成机构改革,高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一产重塑成势见效,“以工哺农”创造性落实,“牛羊绒奶粮”五个百亿级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60亿元,一产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6%以上,我们所坚持的,就是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底气更足。
这一年,我们建良田、提单产,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投入11.8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5.6万亩,累计建成335万亩,超过全市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年累计发放各类种粮补贴6.3亿元,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509.5万亩,平均下来,我们每个人能摊到近两亩三分地的粮田,粮食亩产达到892斤,总产量45.5亿斤,同比增长4.4%,相当于全市220万居民,人均“粮袋子”较2023年又重了86.4斤。大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改良中重度盐碱地9.7万亩,改良后玉米、向日葵分别增产10%和20%以上,亩均增收200元,一些“盐碱滩”变成了“丰产田”。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专项整治,形成建设、验收、管护长效机制,坚决把老百姓的庄稼田建设好、守护好。这一年的艰辛与不易大家有目共睹,特别是面对干旱、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挑战,广大农牧民朋友坚韧不拔、不等不靠,积极防灾救灾、抢种抢收,是大家用汗水浇灌出丰收的硕果,向你们致敬!
这一年,我们强基础、提信心,全力保障农畜产品供给。持续推进设施农牧业现代化提升改造,完成老旧设施大棚建设改造7503亩,达拉特旗现代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准格尔旗现代智慧设施农业产业园等一批高端数智设施农业园区落地建成,全市现代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7万亩,蔬菜产量突破80万吨,瓜果产量达到46.3万吨,增长三成左右。针对总书记提出的草原过牧问题,我们探索建设草原生态养殖“大牧场”,鼓励设施圈养,建成规模养殖场500个,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稳定在1300万头只,肉类产量25.3万吨、同比增长8.9%,奶类产量67万吨、同比增长15.6%,老百姓的“菜篮子”产品供应量足质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沿黄一带探索推进盐碱地水产养殖,加州鲈鱼、南美白对虾等养殖产业迅速兴起,从试验阶段的几亩地到如今上万亩养殖规模,“大漠水产”已成为沿黄地区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
这一年,我们提质量、树品牌,着力推进产销精准对接。强化农畜产品全程监管,健全市旗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累计检测农畜产品2.7万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老百姓吃着更放心、更舒心。坚持“品牌强农”战略,成功发布“暖城多味”市级区域公用品牌,鄂尔多斯高原农牧优品也有了专属“IP”。无论是候机厅、高铁站,还是商场巨屏、户外桥体,随处可见来自暖城的“味觉问候”,这也让“暖城多味”上线即出圈,荣登“2024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入选“2024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并被授予“内蒙古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开展产销精准对接,我们带着“暖城多味”拓渠道、闯市场、进高校、进企业,足迹遍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实体店、前置仓也相继布局落地,在这过程中,广大市民朋友和各驻地企业鼎力支持,开展助农帮销,参与消夏周、年货节等集采活动,全年消费帮扶及订单采购金额突破20亿元,达到历年之最。
这一年,我们强科技、拓渠道,千方百计保障农牧民增收。推进数智农机更新换代,落实农机补贴1.3亿元,更新农机具1.6万台套,现代化生产方式更加普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畜牧业机械化率超过全国15个百分点。千名农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推动“农技上门、服务下乡”,成为农牧民增产致富的好帮手。组织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训1100余人,新培育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31个,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753人,2.9万农牧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几字弯”攻坚战等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发放报酬超3.2亿元,农牧民可以就地就近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大力推广“户繁企育”“放母收羔”等联农带农模式,继续落实羊绒优质优价奖补机制,累计收储羊绒1300多吨,带动养殖户增收1万元以上。进一步健全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新识别监测对象427户,落实衔接资金6.7亿元,实施富民产业项目182个,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守住了不返贫不致贫的底线。
这一年,我们抓治理、优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可感可及。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成10个美丽集镇规划编制,建成“美丽庭院”3382户,很多乡村庭院成为“打卡胜地”,有“颜值”更有“价值”。深入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改建户厕2265个、公厕190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3%,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的便捷日子。持续改进乡村治理,进一步规范嘎查村“三资”管理,守护属于村集体的钱袋子。草原村排、村歌嘹亮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出圈出彩,“自治、法治、德治”观念深入人心,邻里更和谐、乡风更文明。
回顾这一年,我们始终瞄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农牧民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把农村牧区的难点当成要点来抓,开通“暖农热线”,主动回应企业和群众诉求,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34件、政协提案42件,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因为坚持才看见希望。我们深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只要坚持谋大家期待的事,坚持干大家受益的事,把一产重塑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把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拓得更宽广,把农村牧区建得更加和美,共同富裕的蓝图必将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