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就年度“三民”述职而言:市民是出卷人,部门是答卷人。今天我想用教育部门对教育“五问”的解答来进行述职,请各位市民代表予以“评卷”。
一、教育是民生问题
可以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市41.6万学生,关联人口在125万以上,占到总人口的56%。因此,孩子能不能上好学是党委政府最为关心的民生实事,孩子能不能学得好是每个家庭最为关注的切身大事。我们必须用“质量”来回答:
(一)从国家监测数据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2024年给出的2023年的结果,我市50%的旗区进到优秀等次,80%的旗区达到良好等次,学科成绩均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康巴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二)从升学率看。2024年高考,我市的本科上线率是92.5%,全区是71.4%,全国是61%,分别高出21.08个和31.5个百分点;一本上线率54%,分别高出全区、全国21.3个和20个百分点。600分以上考生一年净增了321人,达到744人。
(三)从课堂教学看。我们全面实施“六精”好课堂建设,目的是引导教师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2024年,全区总共评出基础教育精品课485节,我市入选138节,占比29%。
(四)从学生综合素质看。我们创新推出“零点体育”晨练活动和同一年级体育课选课走班制度,学生校内锻炼的时间由1小时提高到了一个半小时,体质检测及格率由91.1%提高至93.3%。康巴什第四小学体质健康优良率高达89.6%。在全区第十六届学生运动会上,我市包揽了全部5项冠军,打破了3项纪录。全区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我市获奖43项,位居全区第一。
(五)从教师队伍看。小学、初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93.7%、81.7%,高中研究生教师占23.3%,而且45周岁以下教师占比高达86.5%,是教师队伍结构最优的时期。
二、教育是发展问题
鄂尔多斯市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排头兵,GDP超过6000亿元,产业体量大、就业容量大。但由于我市职业教育起步晚、基础较弱,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和支撑力不强,导致出现了“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尴尬局面。近三年,在市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职业教育开始破题起势。
(一)专业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三年累计新增专业38个,停招缓招专业33个,职教专业对全市18条重点产业链的覆盖率达到83%,全区平均水平是69.79%。
(二)学生就业率保持高位运行。近三年平均达到90%以上,而且“一本三专”在本地招生在30%左右,毕业后实际在鄂尔多斯就业的达到70%,就业吸附能力极大增强。
(三)招生人数逆势增长。2024年招生9910人,较去年净增2621人,特别是在本科线上招收了266人,一方面说明职业院校的关键办学能力提升了,另一方面说明家长和学生的成才观念发生转变。
(四)办学模式实现新转变。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全部建立了“3+2”贯通培养机制,中职本科上线率达到34.3%,高职专升本上线率达到64.5%。职业院校与市内重点企业开展了“2+2+2”贯通培养、订单班培养,每年校企联合培养2000人,“入校就入企,毕业即就业”成为现实。
(五)职普融通开辟新路径。我们在达拉特旗第七中学和准格尔旗第一中学率先开展试点,用25%的比例动态调整学籍,学习好的可以入普通高中学籍,达七中已有12人重新入了普高学籍,数量不大,却是历史性的突破。
三、教育是焦点问题
现在鄂尔多斯教育名声在外,成为暖城的一张名片。但具体到每名学生、每个家庭,教育的获得感依然不强,总体感觉就一个字“累”,孩子累,家长累,老师也累。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努力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小学8:20上课、初中8:00上课要求。之前增加了20-30分钟的“零点”晨练,晨练是推开了,但部分班主任联合家长在晨练前又增加了“晨读晨背”,让孩子起的更早了,能不累吗!包括课后服务,一些学校有意无意延长服务时间,前抢后拖,对冲效应较为明显。
(二)着力扩大分招到校比例。2024年达到了75%,今年要达到80%。杭锦旗巴拉贡中学2024年考入市一中的学生5人,最低分621分,比康巴什低了35分。
(三)下大力气整治校外培训。2024年市旗两级开展联合执法330次,立案查处21起,受到教育部表扬。但大家都清楚,地上转地下,门脸转家庭,甚至于把小孩集中到尚未完工、安全条件毫无保障的建筑工地和地下室集中补课,家长联合租统一聘集中补的也不在少数。“双减”是中央政策,真正见行见效,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四)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一是实现了35所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与城镇优质结对校语数英主科同步同频共上一堂课,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获评全国教育先进集体。二是推进集团化办学,覆盖面达到近70%。康巴什一小北、三小高新、五小东、康一中北,包括东胜一小二部(鸿波小学)成效明显。三是加大教师校园长支教力度。2024年向西部四旗派出73名骨干教师支教,选派东康地区5名校园长到杭锦旗任校长,原校长到东康任副校长,跟岗培训合格继续回去当校长。四是引进国内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市一中与上海中学、达一中与北京亦庄十一学校、市蒙古族学校与海淀区小学、乌审旗与深圳宝安区均建立起紧密型合作关系),在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和方式上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四、教育是热点问题
进入新时代,教育出现了一些阶段性新特征、新挑战,教育强国战略的提出、教育人才科技一体化改革、出生人口下降、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慧教育应用、新中高考政策落地,都需要深入研究、充分把握、早做准备。
(一)幼小入学人数减少,初高学位冲峰需要充分应对。2024年,幼儿园、小学分别减少0.5万人和0.5万人,初中将于2027年达到峰顶,由现在8.7万人增加到9.2万人,高中2030年达峰,由4.4万人增加到7.1万人。入学人数减少,正确的理解是教育可以回归本位,为小班化教学奠定基础。初高中达峰,还叠加一个外来人口增加因素,“十五五”期间至少增加1万人,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对职普比例不作硬性规定,高中学位紧张是今后一段时期最为突出的矛盾。我们已经制定了建设规划,总的是新建4所、改扩建7所、迁建2所,新增学位2.47万个,再利用初中达峰后空余出来的学位,应该可以解决高中度峰的问题。
(二)新中高考改革政策落地需要充分把握。内蒙古的特殊情况在于新的中考、高考改革同一年落地,中考全区统一命题,高考志愿填报由动态志愿投档改为平行志愿投档,对这届初三、高三的学生和家长、包括学校的考验是极大的。时间关系,这里不能展开解读。后续我们将着力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开展适应性模拟演练。高考1月3日至6日已进行了八省区联考应急演练,现在正在分析汇总情况,针对存在问题下大气力强化改进。中考计划在3月27日到28日开展模拟演练。二是加大政策宣讲阐释,对高三初三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家访共研,分析学情补差,理清报考策略,绝不让一个孩子因政策把握不准而吃亏,对高二高一、初二初一的学生和家长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中辅导,早掌握、早理解、早准备。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慧教育应用需要切实加强。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不掌握人工智能就是未来的“文盲”。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构建的是世界一流的,优质教育资源涵盖了各学科、各学段,都是名师和精品课,都是国家级的教育成果和优秀案例。我市学校和教师的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也推荐我们的家长充分应用,犯不上花大价钱给孩子找人补课。2024年,我们采取市里集中统一采购课程资源的方式,在100所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争取2027年实现全覆盖。
五、教育是关乎未来的核心问题
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办全国一流的教育,目的在于给予全市人民最大的福利和福祉。我们的谋划和思路是:“三念引领、双轮驱动”。“三念”即体育第一,塑造强健体格和崇正品格;科学优先,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探索精神和远大志向;阅读终生,塑造书香人生和儒雅精神。“双轮驱动”即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双向发力,在培养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好地满足鄂尔多斯市打造“四个世界级”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具体推进以下工作:
(一)基础教育方面。
一是整市域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争取2028年完成,真正用国家标准推动全市域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普及普惠。
二是下决心振兴旗县高中。对普通高中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倾斜,编制市级统筹,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给什么,建强建优教师队伍,增强生源吸引力和吸附力。将职业高中全部办成综合高中,全面打通职普融通堵点,特别是普高班的教师,我们已经启动招聘遴选计划,确保师资水平不低于普通高中。
三是在西部四旗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革。在教学资源配置、办学模式变革、教学方式转变、运行机制保障等方面形成一整套科学高效、务实管用的改革政策,在推动西部教育崛起的同时,为城市核心区的后续推进累积经验。
四是加大科学教育力度。设置科学副校长和科学教育专员,有组织系统构建科学教育课程和实验创新计划,大范围开展跨学科“小理论”“小发现”“小发明”竞赛活动,真正培养学生有兴趣、爱钻研、敢质疑的科学精神和自主学习习惯。
五是加大综合素质评价应用。适应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创设各种学生展示才能和特长的场景和舞台,开展各种学科特长竞赛,让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迹可循、优秀成长。
六是搞好校家社协同育人。设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应用山东潍坊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五步”教学法,对家长进行系统科学指导,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二)高等教育方面。
一是实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质扩优行动,争取到2030年在校生规模突破5万人。
二是实施应用技术学院建硕培博和民族幼儿师范学院升格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行动,争取2029年完成。
三是实施中高本贯通培养试点,争取中职升本率达到50%以上,专升本率达到70%以上。
四是落地内蒙古高等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争取到2030年专业硕博招生人数达到300人。
五是加大对外合作办学力度,力争“十五五”末,本科合作办学人数超过2000人,硕博研究生联合培养人数超过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