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自然资源工作定位,聚焦“闯新路、进前列”目标,全力办好两件大事,落实“三个四”工作任务,着力提升自然资源保障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
年内,累计获批建设用地187件次、2620公顷,426个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供应土地722宗、7069公顷,化解“大起底”期间存量土地3.81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任务。市场化出让煤炭资源20.78亿吨,有效保障了煤化工项目原料用煤。全年实现各类资源出让收益303亿元,其中政府收益156亿元,居全区各盟市之首。不动产登记和园区用地保障两项指标,连续2年在优化营商环境评测中稳居全区第一。便民利民窗口建设成效受到自然资源部全国范围内通报表扬。
一、谋长远之势,规划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规划编制成果丰硕。“多规合一”取得实质进展,
市旗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45个苏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全部获批,启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网络国家试点建设项目,完成一期可行性研究和二期项目计划建议书。649个嘎查村编制完成各具特色的村庄规划并建成全市数据库,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审查效率和精准度。二是控规编制有序推进。分区分类推进中心城区7个区片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修编工作,聚焦“全国一流城市形象”,着力打造“四中心一典范”(行政文化、科创教育、旅游服务、商务服务中心;公园城市典范)的人文之城、公园之城、魅力之城。目前,已形成中期成果。三是城市设计持续优化。立足国际化视角,聘请国内外优秀规划设计团队,高标准推动康巴什东部片区城市设计工作,全力打造新的城市核心区。目前,已优选“超能聚场,绿野星河”方案,正在进一步深化论证,将为新能源科技总部、低空经济、智能网联等新兴经济发展做好空间布局。
二、筑久安之基,资源安全底线日益稳固
一是耕地保护长出“硬牙齿”。全域搭建旗区、苏木镇、嘎查村“三级网格、一级田长”保护体系,使每一块耕地都有“田管家”,打通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延伸监管视角,上线运行伊金霍洛旗“智慧耕保”监管系统、“田长云”APP、“护田者联盟线索报送终端”等,对违法占耕等行为精准识别、实时预警,形成了卫星遥感“天上看”、网格田长“地上查”、视频监控“网上管”的立体监管模式。年内,建设补充耕地库项目7个1.4万亩,近54万亩稳定耕地纳入自治区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管理系统。二是生态治理结出“民生果”。以实现“地方、企业、百姓”三赢为目标,持续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年内,建成大中型绿色矿山23座,实施5个旗区13个集中连片治理工程,完成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43平方公里。依托治理成效,形成黑岱沟国家4A级矿山公园、布尔台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万牛养殖基地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业融合”治理模式,通过吸引村集体经济参与,带动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三是战略找矿取得“新突破”。争取自治区地勘基金6792万元,推动准格尔煤田有益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工作,获批入库项目4个。完成塔然高勒和新街矿区6个区块地质详查工作,累计查明资源量约135亿吨,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保障。研究制定《鄂尔多斯市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实施方案》,立足地区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推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增储上产和合理开发利用。目前,已申请入库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1宗,正在报请自治区将3块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好的区块纳入出让项目库。
三、应民生之需,权益维护力度持续增强
一是强力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率先在全区启动群众住宅“办证难”专项攻坚行动,建立“纪委监委督导推进、市直部门协调联动、旗区政府统筹发力”的“一盘棋”工作格局,通过“国企收购不良资产”“部门以函代证”“集中会商会签”“单方申请公示办证”等创新举措,全力推动问题整治。年内,新增打通办证通道8万余套(其中涉及移民安置房项目46个21568套),累计解决“办证难”房屋近30余万套。二是扎实推进土地权属调查登记。确定鄂前旗、鄂旗、杭锦旗、达旗为试点旗区,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先行先试开展摸底调查,稳妥推进耕地、草地、林地地类重叠和权属交叉问题。“房地一体”宅基地登记发证有序推进,累计发放证书15万余本。圆满完成9个旗区集体土地所有权动态更新数据汇交。杭锦旗作为自治区试点地区,实现了首批证书发放,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三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数治水平。上线运行集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于一体的数据接收、生产、管理、共享应用平台“暖城云遥”,有效满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80余项、农牧林草、环保气象等11个领域70余项业务需求,成为全区首个具备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和共享应用能力的地级市。
四、行惠民之举,改革创新举措更加完善
一是持续提升登记便利度。与全国4省9市建立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制度,实现“呼包鄂巴乌”五大类16项高频事项“跨市”通办,并成功办理业务6笔。打通税费缴纳梗阻,率先在全区实现“税费一次性缴纳,后台自动清分入账”,为全区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提供了实践路径和经验做法。构建了全区首个“不动产+信用”数据在线核查体系,启用企业红黑名单,通过信用状况的“可视化”进一步防范登记风险。倾力打造“1+N”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圈,全市街道、企业、金融机构便民服务点达200余个,初步形成15分钟可达的登记便民服务圈。“交房即交证”“带押过户”“智能审核”“秒批秒登”等一系列利民便企政策不断深化。二是持续深化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项目报建审批流程,制定出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试行)》,19类项目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0类项目无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着力优化调整城镇开发边界,首次推行用地指标“周转暂借”模式,市域统筹调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749公顷,有效保障了荣盛化工、卓正能源等一批重点煤化工项目用地。全面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用地清单制”政策组合应用,通过前期策划,将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文物保护区查询、地质灾害隐患区核查等10余部门20多项审查事项生成“一张表单”,大幅提升用地审批效率。累计出让“标准地”58宗、642公顷,园区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三是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调争取1000万元支持包联村发展村集体民宿产业,建成乡村道路11.3公里,通过消费帮扶活动实现农畜产品销售68万元。高效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6件,信访代办解决群众诉求65件,满意率达100%。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的一年,市自然资源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决策部署,聚焦“市之要事、民之关切”,扎实履行好“两统一”核心职责,坚持在谋划上先行一步,在落实上加快速度,推动资源要素精准化配置、惠民惠企政策普惠实施、服务效能持续性提升,力求以更高标准、更严作风和更实措施推进工作,着力在建设现代化鄂尔多斯中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