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全区、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守“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忠实履行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幸福和安宁的神圣职责,全力护航暖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奋力书写平安鄂尔多斯建设新篇章。
一、始终把群众安危置于首位,全力打造高水平安全
一是严打突出违法犯罪。坚持有案必查、有罪必究,坚决亮剑、绝不手软,全年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62%、50%。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1个恶势力集团和7个敲诈勒索团伙被彻底铲除。严打震慑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类主要犯罪,现行命案连续12年全破,1起21年前命案积案得以沉冤昭雪。重拳打击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发案数量、损失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1.3%、35.6%,预警后被骗率自2月起持续为零,成功挽回群众损失2100多万元。深入开展“生态安全屏障守卫”“保卫黄河”“昆仑”等专项行动,全链条打掉制售假劣食品药品、非法采矿、非法捕捞等大要案件20多起,牢牢守住了美丽暖城的安全底线。快侦快破盗抢骗、黄赌毒等民生案件,传统侵财犯罪同比下降20.6%,连续10多年保持校园无毒品、学生不吸毒、18岁以下青少年零涉毒,成功破获康巴什区绑架案、未成年人盗窃地下储藏室案、东胜区拉车门盗窃案、准旗特大盗窃变压器案等系列案件,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严密社会治安防控。大力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部署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广大民辅警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用心用情调处化解家庭邻里、情感婚恋、劳资债务、上学就医等矛盾纠纷5.7万起、信访事项700多件。接续发起夏季行动、冬季行动攻势,组织开展11轮次社会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日均部署1400多名警力和200多辆警车,巡逻守护街头巷尾、商圈广场、校园医院等重点场所部位,做到警察常在、警车常见、警灯常亮,最大限度提升群众安全感。优化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圆满完成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群星演唱会、一级烟花秀、国际马拉松等79场次暖城盛事和节假日安保工作,热情服务群众超过100万人次,充分展示了暖城公安的良好形象。
三是严格公共安全治理。依托三级交安委协同共治道路隐患7102处、清理隐患车辆3.7万辆,积极应对多轮次沙尘暴、强降水、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连续5年同比下降,近10年首次实现较大以上事故零发生,有力确保群众畅通出行、平安归来。深刻吸取2024年广东珠海等地个人极端案事件教训,全面强化公共场所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实体运行594家校园、医院警务室,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防冲撞设施配备率达到87%、视频探头覆盖率达到80%。牵头开展全国首例地级市民爆物品管理立法工作,在全区率先推行烟花爆竹和管制刀具销售实名登记信息化管理,深入开展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累计收缴枪支弹药、管制刀具4544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恶性案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底线。
二、始终把服务大局作为要务,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制度供给。聚焦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环境软实力,全程参与制定出台《服务暖城“新市民”0477系列措施》,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零门槛”城镇落户政策,给予16至45周岁新落户人员每人1000元落户补助,并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专属优质服务。在全区9个盟市常住人口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暖城吸引力持续彰显,全年吸引“新市民”3.2万人,同比上升44%。深化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便利化改革,在政务、医疗、保险、交通等20个领域60项业务中实现等同应用,在全区率先推行旅店业无差别接待外籍人士,有力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是提升政务服务。深入构建市、旗区、派出所、警务室四级联通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间,100余项户籍、车驾管、出入境高频业务实现“全域通办”“就近办”“一次办”。优化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等网办平台,无犯罪记录证明出具、流动人口登记、居住证申领等42项特色应用实现“全程网办”,切实让群众少跑腿、快办事。拓展推行“网办”“约办”“代办”“潮汐办+延时办”等多元便利服务模式,累计举办学生办证专场活动14场次,延时服务办理业务2万件,解决“疑难杂症”360件,群众满意率达到100%,“五心服务·警相随”公安政务服务品牌深入人心。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联合工商联建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合作机制,联合市场、金融等监管部门开展“一服三清”专项行动,全周期跟进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发展。2024年,累计走访企业720家次,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49个,受理各类涉企经济案件172起,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成1个市级保护中心和9个旗区保护站,成功破获1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特大非法经营烟草案和20多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等重大案件。指导帮助企业获得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国家专利和工法18项,露天超深孔爆破新工艺通过国家部委评审,被人民公安报评为惠企利企典型案例。
三、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心上,全力保障高品质生活
一是畅通民意渠道。建立健全网上网下群众工作平台。从社会各界聘请党风政风警风特邀监督员26名,吸收采纳各类意见30余条,高质量办结答复人大建议、政协提案26条。110报警台与12345便民热线高效对接联动,互转办理警务警情5500余起、非警务警情3万余起,找回走失人员1533人,解救轻生人员134人。“接诉即办”受理工单423件,同比下降49%,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网上“24小时警局”全天候在线服务,解答办理群众问政2.5万件、公安业务32.8万件,政策法规解读、公安业务咨询、护照签证办理、交通路况发布等一大批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回应解决。
二是办好民生实事。主动回应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将“校园畅安”工程纳入年度市级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协调投入5281万元资金,对全市545所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实行“一校一策”分级分类治理,平均通行速度上升8%,拥堵指数平均下降9%,工作经验被全国推广。启动高速公路限速调整工作,对境内9条高速公路1154.5公里路段进行分区域、分车型、分车道优化调整,全市高等级公路迈入“提速”时代。创新车驾管民生服务项目,率先推出“网上车管所”、机动车检验智能审核系统、号牌自助制作设备等10多项全国全区首创性便民措施,推动2.4万辆共享单车配备智能感应头盔,切实让群众感到更加安全便捷。
三是提升执法公信。深化全市110一体化接处警改革,全区首创“互联网+微信”报案小程序,接处警速度更快、质效更好,群众满意度达到99.67%。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靶向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打造“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分)中心16个、智能办案区41个,行政案件办理时间缩短70%,涉案财务100%实现全流程监管,执法办案更加阳光透明、公平公正。持续改进执法方式,全面推行交通违法“轻微不处、首违不罚”、轻微事故视频快处、主城区“借道通行”、解除摩托车限制管理等暖心举措,做到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过去一年,全市公安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广大公安民辅警无私奉献、忘我奋战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第一线,用辛勤汗水乃至鲜血生命维护城市平安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安宁,先后有5人因公牺牲、14人因公负伤,30个集体和44名个人受到自治区级以上表彰。新的一年,全市公安机关将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契机,以新警务理念为先导、以新运行模式为关键、以新技术装备为支撑、以新管理体系为保障,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持续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为鄂尔多斯闯新路、进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