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竭尽全力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顶压奋进,全力以赴夯实财力根基
扎实做好为民聚财各项工作,通过积极培育财源、强化税费征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坚实财力支撑。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916.2亿元、增长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144.3亿元、增长2.2%,收支总量位列各盟市首位,财政运行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248.5亿元、增长12.3%,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
二、握指成拳,多措并举保障重点支出
一是优化支出结构、狠抓预算执行,以保障“三个四”工作任务助推办好两件大事。不断强化重点领域财政支出强度,把“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围绕全市“构筑世界级产业、建设国家典范、打造全国一流”主战场,投入442亿元助力落实“五大任务”,大力支持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确保各类财政资金“跑步到位”。
二是坚持财力下沉、践行过紧日子,旗区重点任务落实有力有效。强化旗区基本财力保障,下达旗区各类转移支付388.9亿元、增长7.3%,支持和保障各类民生政策在旗区高效落实。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统筹收回非刚性、非重点支出8.9亿元,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旗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三是守牢安全底线、争取资金支持,防风险和促发展协同并进。通过预算安排、以奖促销、争取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债券限额等方式,积极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实现全市全域隐性债务清零。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1.8亿元,助推我市重大项目实施、消费潜力释放和重点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撬动企业发展活力。
四是聚焦金融赋能、完善采购管理,市场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奋力写好新时代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有效信贷投放,各项贷款余额4508.3亿元,增速10.8%,为地方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注入强劲动能。不断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环境,累计使用保函形式替代保证金5379.8万元、合同融资金额达到2.9亿元,居全区首位,以政府采购“小支点”撬动营商环境“大优化”。
三、以人为本,真抓实干增进民生福祉
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推进“六个工程”落地落实。全市财政民生支出759.4亿元、增长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4%。其中教育支出141.8亿元、增长15.4%,重点保障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本科合格评估改进提升,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和就业支出81.9亿元,精准发放稳岗就业、技能提升、困难群众救助等补贴,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加力支持健康鄂尔多斯建设,卫生健康支出62.7亿元,助推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能力提升;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乡社区支出193.3亿元,全面保障“温暖工程”实施,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不断提高城乡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以财政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四、从严从紧,持之以恒加强资金监管
构建起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选取农牧水利、生态环境、教育医疗等领域42个典型项目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压减相关项目预算4.9亿元;组织市直预算部门(单位)对2219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涉及财政资金125.8亿元,进一步强化绩效自评主体责任落实。持续优化财政暂付款管理,全市暂付款余额处于财政部规定的良好管控范围,6个地区、3个市直园区均保持“零”财政暂付款。强化财政监督,扎实开展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政府采购领域专项检查、监督贯通平台问题整改,切实维护财经纪律。持续对标先进、追赶超越,先后荣获2023年度自治区财政运行情况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全市考核优秀单位、政协提案承办先进单位称号。
过去一年,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较好成效,但对照市民期望、组织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为我们补齐工作短板、强化责任落实指明了方向。2025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助推各项重大任务、惠民实事在各个领域落实落细,在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上勇争一流。
一是聚焦财源建设,尽力而为稳收支、强运行。密切关注、分析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取向,把财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依法依规加强收入征管,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极”,继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力度,不断增加地方财政实力,力争财政收入实现预期增长。
二是聚焦社会发展,应支尽支抓执行、保重点。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以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奋力实现“三个四”工作任务目标为契机,助力实施“六个工程”,全力保障“六个行动”,推动更多财力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消费提振、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集聚。
三是聚焦品质提升,千方百计兜底线、暖民心。全面落实民生领域“四个保障”“四个就近”“四个提升”部署要求,有力推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文化等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努力兑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
四是聚焦资金质效,常抓不懈强资管、提效益。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健全财会监督体系,瞄准关键领域、环节,通过强化事前评估、严格事中监控、做实事后评价,进一步加强各类资金监管,放宽预算调剂、资产审批、财政拨款等方面权限,强化政府采购管理,以严明的财经纪律持续提升科学理财的品质、服务群众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