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1年度工作报告(文字版)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市住建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对住建人防工作的新期盼、新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推进住建人防领域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城乡建设实现新提升

  一是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28项,完成投资11.9亿元,乌兰木伦河3号桥建成通车,改造市政道路17条,节能改造路灯4038盏,新建和改造供热、燃气、排水、中水管网307.7公里、换热站153座,完成散煤燃烧治理1213户,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367.2公顷,绿道总长度达到155.2公里,排查整治城市易涝点33处,中心城区建成区21.5%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二是着力巩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积极应对煤价上涨给城镇供热带来的巨大压力,协调落实供热补贴2.7亿元,督促供热企业加强燃煤储备,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市辖区半数以上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市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总结推广东胜区城市内涝智慧化管理做法,建成市级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持续推广“菜单式”物业服务模式。

  三是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721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8%,30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建制镇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83%。全区农村牧区和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经验做法得到自治区充分肯定。准格尔旗小滩子村、鄂托克旗乌兰吉林村被列为自治区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试点。

  二、住有宜居迈出新步伐

  一是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请市政府出台“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实施方案,投资1.8亿元,改造老旧小区72个、5553户,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4.7万平方米,加装电梯116部。

  二是加强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新开工公租房918套,发放租赁补贴756户,全市公租房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在保家庭达到3.5万户。开工棚改1674套,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28%。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74户。开展农村牧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19万户,154户鉴定为C、D级的经营性自建房完成整治。

  三是提升公租房管理水平。会同发改、自然资源、财政、民政等部门进一步规范公租房申请审核、轮候分配、准入退出等管理环节,召开全市公租房管理工作现场会,下功夫打造宜居、阳光、智慧公租房。在市纪委的积极协调和大力支持下,市本级公租房高新区片区的消防、学校等群众期盼已久的事项有了实质性进展,燃气、供热、安防等长期困扰群众的难题得到彻底解决,媒体、群众监督下的电子公开摇号分配成为常态。

  三、行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强化房地产调控。全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提请市政府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实施方案,在去年对恒大等3家新开发项目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制度,24家企业的28个项目参与预售资金监管,按时拨付预售资金32.2亿元,既有效避免“烂尾”,又给老百姓提供了值得信赖的“放心房”。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1.4万套。建立房地产闲置楼盘项目“超市”,77个项目陆续“入市”,促成2个项目达成投资合作。

  二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发展绿色建筑261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60%。发展装配式建筑6.1万平方米,新增1家自治区级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基地。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整治任务,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关,1个项目荣获“鲁班奖”,5个项目获得自治区“草原杯”工程质量奖,19个项目获评自治区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为40家建筑企业申请调剂建设工程社保费8866.9万元。

  三是推进消防审验规范化建设。编制发布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评定工作指引、消防验收备案相关配套文书,统一了全市消防验收流程和内容。推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着手解决消防审验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消防技术援助响应专家库,与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达成合作,消防审验能力有效提升。

  四、人防建设得到新加强

  一是加强综合防护体系建设。坚持“应建必建”,今年新审批的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达到过去五年审批总量的一半以上。选定2家重要经济目标单位探索推进关键部位地下化。

  二是加强组织指挥体系建设。完成市本级地面应急指挥中心搬迁和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加入全区人防光缆骨干通信网,实现区、市、旗三级人防指挥中心互联互通。

  三是加强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纳入自治区整改处置台账的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60.3%,累计追缴易地建设费7.76亿元,补建人防工程7.8万平方米。纳入审计台账的问题整改率达到79.1%。深入开展了人防系统“以案促改”工作。

  五、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

  一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审批时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12个工作日。工程审批系统在全区率先接入蒙速办APP。联合验收全面推开。

  二是规范市政公用服务报装。在全区第一个建成市政公用服务一体化管理平台,将全市供水、供气、供暖报装环节统一为3个,将不含外线施工的报装时限压缩到10个工作日,将涉及外线施工的审批方式由串联式改为并联式,审批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

  三是优化住建领域政务服务。推行行政审批电子化、标准化,企业资质、施工许可证、二级建造师注册证书、安全生产三类人员资格证等实现电子化审批和发证。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程建设类22个事项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实现“一次办”。

  今年承办的36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时办理答复。在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住建局主要负责人履职评议中全票获评满意。受理信访案件和人民网网民留言90件,办结88件,2件正在办理。办理答复市长热线1412件。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市民群众的期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市政基础设施还有不少短板需要补齐,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和物业管理领域一些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需标本兼治、加力解决。

  2022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高品质打造生态宜居公园城市为统领,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用“实干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崭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