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织奖及各项目评选结果公布,鄂尔多斯市硕果累累,不仅荣获优秀组织奖,更有不少优秀作品获得奖项。鄂尔多斯市蒙古族中学原创舞蹈《欢歌》获舞蹈一等奖、东胜区第八小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获声乐一等奖、康巴什区第五小学原创戏剧《冰血长津湖》获戏剧一等奖、伊金霍洛旗第五小学“时光之漏”象形文字创意工作坊荣获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这是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鄂尔多斯“三个四”目标任务,全面推动教体系统“三个三”(推进“三个西部强市建设”、创建“三个国家级试点”、打造“三个全国一流环境”)目标任务,以一域之光为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添彩的一个缩影。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惠及每个孩子。鄂尔多斯市对标先进谋发展,按照“东学江苏徐州市、西追重庆江北区”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各旗区集团化办学组建任务。目前,按照“因地制宜、因校施策”的原则,已建立不同模式的教育集团30个,涉及92所学校,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鄂尔多斯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拟定农村牧区及小规模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目前,农村牧区小规模学校与城镇优质学校结对率100%,形成33对(66所学校)“一对一”共享互惠校。建设“网际互动教室”336间,构建“一对一”优秀教师同频互动课堂,共享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首期确定鄂托克前旗昂素完全小学与鄂托克前旗第一小学、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与康巴什区第三小学、乌审旗呼吉尔特中心小学与乌审旗第四小学等共9对(18所学校)为试点校,优选年级、优选班级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同步教学”,逐步实现各年级各学科全覆盖。
数字化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新动能。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学校和幼儿园,与城镇学校一同以千兆及以上速率接入了市教育城域网,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专网实现了城乡学校、幼儿园无差别全连接,结合“网络服务质量提升”等专项入校服务,令农村牧区学校的网络与资源承载能力不输城市学校,已经实现“农村牧区学校与全市条件最好的中小学使用同样的数字教学资源”。为补齐乡村教育管理短板,市教育云还提供了安全巡检、排课、选课、网络阅卷、成绩分析、学生评价、图书管理等应用。应用服务把一条条行政指令、一项项管理规定转化为简便易操作的二维码和数字按键,将纸质台账转变为统计图表,在“市-旗-校”三级教育数据可视化助力下,118 所乡村学校、幼儿园教育管理效能实现全面提升。今天的鄂尔多斯农村牧区,所有教室都在使用86寸触控一体机教学,所有老师都在使用教育云数字资源服务,所有学校都在使用“网际交互教室”跨域教研教学,所有家庭都能在电视端访问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近1/4的学校学生全员使用智慧教学终端开展学习,近3/4的学校使用专业创客教室开展科创教育。
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构建有温度的教育。各旗区按照“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实现了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确保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有效衔接,有效解决了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各学校在提高课后服务品质上做文章,以“作业优先+提升拓展”为基本模式,推进“五育并举”落地落实,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构建多元化、品质化的课程体系。康巴什区从规范制度,细化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深化作业研究、规范作业公示等方面让作业走“新”更走“心”;东胜区铁路学校立足核心素养,推动深度学习课堂转型,引导教师从单元视角出发进行大单元课例探索与作业设计。全市各学校建立360多个课后兴趣课程与特色社团项目,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在这些丰富多样的课程中,老师通过用心、用情的带领,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的乐园,也让学生们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有温度的教育遍地开花。
优质的教师资源赋能高质量教育。鄂尔多斯市出台招聘引进优秀教学教研人才实施办法,安排专项经费3000万元,对优秀教学教研人才按资质条件给予硕士35万元、博士40万元安家补贴。2022年引进硕士研究生279人、博士12人,招聘优秀教学教研人才2373名;制定了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遴选标准和奖励办法,深入推进集中学习与进校跟岗、二级培训、返岗实践、后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的“一项目一主题五段式培训模式”,推行教育后备人才到发达地区跟岗学习一年制度,打造品牌培训模式。坚持每3年开展1次各学段教师业务考试,每年开展全市校长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全市园长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科教师教研员等引领性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内外相结合、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集中学习培训模式,有效推进了教师培训质量的提升,构建起教师队伍培养新格局。
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离不开教育现代化。鄂尔多斯市教体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不断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教师回归课堂、让教育回归本位,让高质量的教育成为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的动力源泉,切实把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转化为每个孩子人生出彩的能量累积和质的“燃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