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关注

品质之城钤印“幸福码”——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媒系列报道之五

2022-10-15 08:16:00 《鄂尔多斯日报》

   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专题报道组

  本文执笔: 记者 王红梅
  十年光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但十年光阴的厚重,却又可以改变很多。
  于鄂尔多斯而言,十年间,“高速列车”跑出“新里程”已被载入城市发展史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已被百姓铭记在心,还有,城市建设日臻完善的跨越,也已被钤印在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城市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发展起来,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十年间,我们身处其中,看到鄂尔多斯的巨变,看到新城康巴什如旭日般冉冉升起,看到这里的梦想在日夜更迭间转化为现实:居民圆了“安居梦”,文明创建硕果累累,城市承载力持续提升……一座品质之城、幸福之城、卓越之城正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昂首奋进。
  十年来,我们科学实施了城市增绿添彩、增量提质工程,有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力建设城市信息平台,聚焦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下足“绣花”功夫,“绣”出城市品质品牌,让城市有活力,有品位,有靓丽的颜值,也有令人心暖的温度。
  见闻一:绿富氧足,成就了许多人的诗和远方
  深秋时节,行走在康巴什区的青椿山之上,看草木丰茂,看浮云游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蜿蜒曲折的道路两旁,葱郁的灌木和高大的林木循序渐进,在秋风的吹拂之下,五角枫的叶子逐渐变红,杨树的叶子逐渐变黄,地上更是铺满了秋天的笔墨,一切,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青椿山公园,是康巴什区重点打造的城市公园之一。园内,松柏、山桃、山杏、红宝石海棠、云杉、河北杨、山楂树等植物,共同托举着这片“绿富氧足”的天空。在午后的阳光下,一人独行,举家同步,或三五结伴而行,都是极不错的选择,既可欣赏漫山秋色,又放松身心。
  经常到这里“踩树叶”的鄂尔多斯市委党校教师苏利英深深陶醉于此间美景:我感觉这个公园是鄂尔多斯优美生态环境的一个窗口,有天晚上,环游公园,接连看到七只野鸡过小路,队列整齐,缓缓而行。这个公园树木花草种类繁多,在这金秋时节,五彩缤纷的树叶落下来厚厚一层,踩上去脆脆的声音很是解压。
  漫步间,她意犹未尽:这个公园是个运动公园,体现健康理念,公园里运动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就是记录人们的步数,每走一段,都会有一个牌子告诉你已经行走了多少距离、多少步数。  
  青椿山公园,可谓康巴什“绿”之一角。康巴什区坚持“生态立城兴业”,坚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山形地貌、河流走势拓展城市空间,形成了“低层、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城市风貌,双驹广场、太阳广场、蒙古象棋广场、亚洲雕塑艺术主题公园,至乌兰木伦景观湖区,一座座新建、改扩建的公园广场迅速成长,以一座座公园就是一座座花园、一座座花园就是一座座乐园的模式,实现自己“花园城市、绿毯、城市绿肺氧吧”的构想。
  逐渐增多的公园、广场和绿地,都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康巴什居民的幸福感。居民张友丽自2014年开始居住于康巴什区,亲身感受城市发展:“以前太阳广场是休闲娱乐的首选,现在不一样了,好去处简直数不胜数。”
  在康巴什区,“绿”还有别致的风景——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五六月份,园内4.4万余株牡丹、10万余株芍药会竞相开放,美不胜收。穿行在百康桥上,桥旁翠绿的草坪之内,孩童奔跑嬉闹玩耍的影子会落入眼睑……仅2022年一年,康巴什在城区打造9处开放草坪共占地17.8万多平方米。自2017年始,康巴什就利用多块不曾被开发的地块,以花卉组合的形式形成城中花海,成为独特的“网红打卡地”。
  康巴什以“绣花”般的精致打造的城市转角“绿”,成就了许多人的诗和远方。来自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的屈娜,总是喜欢在茶余饭后徜徉在身边的公园、广场间,看看花,拍拍照,追一追晚霞和落日。谈及城市之美,她不假思索:“在康巴什,景观花跟着花期走,让我们在不同时期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花。城市面貌四季不同,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会感觉永远新鲜!”
  作为一座宜居之城、绿色之城,康巴什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1℃,以“天朗气清,自在养生”的旅游形象示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535万平方米,生态水体面积达247万平方米。
  见闻二:以街巷长制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现在比过去好走多了,之前北街有几家水果摊占道经营,买水果的私家车便顺势停到了路边,加上是双行道,整条路堵得不得了。”谈起过去,杭锦旗锡尼镇街巷长杨贵荣颇多感慨。
  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中,锡尼镇发展变化深入人心、深得人心,这里的居民,脸上贴满了“幸福码”。
  锡尼镇居民李平也感同身受:“推行街巷长工作制以后,胜利街门脸整体形象相当好,顾客过来都反映说‘外面干干净净,店里面也很整洁’,街巷长为这个街道作了很大贡献。”
  今年以来,为各街巷从细枝末节上解决存在的脏乱差问题,锡尼镇推行了街巷长工作制。“现在的杭锦旗,街道宽阔、公园舒适,如果我们每个人再主动给背街小巷‘整整容’,我们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一定会随之提高。”说起文明城市建设,杨贵荣自有一番心得。
  锡尼镇以街巷长制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果实丰硕。而今,走进锡尼镇,镇里的环境卫生变化让人感觉耳目一新,镇内到处干净整洁,乡村干道沿线干净整洁。
  锡尼镇以街巷长制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只是鄂尔多斯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一个投影。鄂尔多斯实施“文明”带“提名”共创行动,加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9 个旗区全部创成自治区级以上县级文明城市,90%的苏木乡镇、60%的嘎查村创成了旗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
  见闻三: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
  以房地产中介为职业的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居民张琴,现在的工作门店位于乌兰木伦湖南岸的水岸新城。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品质生态让实地来看房的客户们“一见钟情”。作为一名房地产中介,张琴对水岸新城的优越性感触颇深。
  水岸新城东靠沙山,西抵花海,南眺东红海子湿地,北临乌兰木伦湖。绝佳的地理位置已成为人们购房的优选,可以满足就近通勤、上学、医疗、消费等,生活便利。
  水岸新城,吸引着很多人来此安家置业。由于乌兰木伦湖南岸入驻的企事业单位增多和周边商圈的打造,来水岸新城上班、创业的人也日益增多。
  张琴即是其中之一。当初从矿区的企业辞职,来这里卖房子,虽然比之前忙碌了,但“花园”般的工作环境让她的心情更加明朗。她工作的门店正对着中心公园,在中心公园内,市井的烟火气与生态美景融合交织,经常可以看见老人们哼着曲儿散步、晒太阳,年轻人在城市绿道上跑步、骑行,孩子们在游乐区撒欢儿、嬉戏,在书店阅读、学习……休闲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功能,让她的客户愈来愈多。
  在水岸新城工作的两年多时间,片区的居住人口增加到3万多人,张琴本人的工资也从四五千元到月入过万元。节节攀升的业绩让她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这份获得感不仅仅因为收入变多了,也源于客户从“假如我们住在这里”变成了“我们真的住在了这里”。
  造公园城市之“形”,铸新发展理念之“魂”。公园城市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期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着力推动构建全域公园体系,设计“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公园景观,合理布局34座公园广场,“五月花海”“浪漫金秋”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处处体现着对城市的精雕细刻和对居民的呵护之情。公园体系“蓝绿交织”,加强城市水生态治理,激发城市“蓝脉”活力,综合城市防洪排涝、景观文化、水生态修复等因素,打造“五横、六纵、两支流”13条环城生态水系,推进水系进小区、进广场、进校园,让市民体验“春赏百花夏戏水,秋游美景冬踏雪”的城市风韵,营造“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环境。紧邻中心公园打造新商圈,围绕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这四个要素,把对居民的爱对百姓的情,深深根植于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脉络上。
 
  全景链接:
  十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80亿元,完成增加值310.8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1404家。全市新建建筑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发展绿色建筑556.43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比重从无到有,截至2022年全市城镇总体规划区内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全市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73家。累计争取棚改贷款、债券和上级补助资金110.6亿元,完成棚改开工任务75617套,发放租赁补贴5526户、1062.6万元,建成公租房34012套。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99个,改造面积约269.34万平方米,惠民25614户,投入各级补助资金5.5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05.42亿元。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47.64平方米,相较于2012年的29.86平方米提高了17.78平方米,完成建设投资141.12亿元。实施市政桥梁建设项目18项,完成投资14.62亿元。     
  共新建燃气建设门站2座,新建加气站27座,新建设管网总长1006.56公里,燃气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03亿元,燃气普及率从67.69%提升到95.5%,提高了27.81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建设方面共实施新建、续建污水处理厂4座、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座、污泥处置项目4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75万吨/日,建设改造排水管网982.15公里,完成排水设施建设25.9亿元,污水处理率由84.44%提升到98.73%,提升了14.29个百分点。建设供水管网1776公里,完成投资13.64亿元,用水普及率由97.06%增加到99.71%。完成环卫设施建设投资33.54亿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85.08%增加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增加897.47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770.73公顷,完成投资39.12亿元,建成区绿地率达41.6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93%。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积极争取建设自治区海绵城市示范城市。
  十年来,我市坚持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房建设现代化,全面完成住房安全有保障脱贫攻坚任务,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累计改造农村牧区危房65371户,农村牧区住房困难家庭得到应改尽改,动态清零。深入开展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累计建设农村牧区垃圾焚烧设施8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7处,所有的乡村都投放了垃圾分类箱,建设了垃圾压缩转运站,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覆盖率达98%,沿黄地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累计完成户改厕92457户。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经覆盖到97%。
  鄂尔多斯已先后获得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光。建成国家西部全国文明城市数量最多的文明城市群,而今,正在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新高度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