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大中小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鄂尔多斯科技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为特殊的一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全市科技工作抢抓“拔节孕穗”关键期,潜心攻坚、厚积薄发,实现了三大“新跨越”,打造了五道“风景线”。
第一,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上实现新跨越。首次进入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9亿元、增长55.7%,领跑自治区各盟市。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总量、增速均居全区第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4次获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第二,在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上实现新跨越。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开展5大行动、24项工程、39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6.07亿元,成功举办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探索总结“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的鄂尔多斯模式。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投入运行,自治区孙绍骋书记、北京大学郝平书记亲自为研究院揭牌。鄂尔多斯实验室成为首批内蒙古实验室。
第三,在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上实现新跨越。钠离子混合型电容储能技术、煤矿突水体安全深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黄河几字弯区地下水—河湖系统保护与产业适水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3个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中央财政支持6000万元,进入我国最高级别的研发项目行列,破解储能、煤矿开采、环境治理等方面技术“瓶颈”。4个项目获自治区“揭榜挂帅”支持,占全区的1/3。
一系列重大突破,标志着全市科技创新全面起势、蔚然成风,实现了由科技“荒漠”向创新“绿洲”的历史性转变。五道靓丽的“风景线”,全景展现了鄂尔多斯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和壮阔未来。
第一道风景线,是一条条鄂尔多斯科技创新的“打卡线”。从新成立的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出发,途经“四号桥”、康巴什益民菜市场,到高新区的人才公寓。沿途会经过2023年新建的矿鸿工业互联创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鄂尔多斯实验室,见到中国矿大(北京)内蒙古研究院,这些科研机构汇聚了一大批院士专家,集聚了新能源、物联网、煤炭工业、现代煤化工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吸引了160余名硕士及以上毕业生来此工作,2024年将继续引进百名科技人才。这样的“打卡线”在鄂尔多斯已比比皆是,2023年,全市新增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46家,总数达到204家,增幅近30%。一座座重大创新平台正在成为鄂尔多斯的新地标,也让科技创新成为鄂尔多斯的靓丽“城市名片”。
第二道风景线,是一条条链接创新资源的科技“新航线”。2023年,在北京与鄂尔多斯的航线上,武强、金之钧等院士近40次往返鄂尔多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大等高校、研究机构的31个创新团队来鄂尔多斯常驻。我们还有效嫁接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优质创新资源,正与武汉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华为、宁德时代开展务实合作,未来鄂尔多斯的科技航线将更加密集。我们建成了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科技型企业及服务机构49家。打造了鄂尔多斯(北京)人才科创中心、(深圳)人才科创中心,正在推进上海、雄安新区创新飞地建设,从机制上消除空间的距离。面向全球举办首届“鄂尔多斯杯”创新创业大赛,引进12个优质项目落地。“暖城”鄂尔多斯,正以开放包容、求贤若渴的姿态,诚邀天下英才。
第三道风景线,是一条条科技成果转化的崭新“生产线”。突破全球首家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技术;首台套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载山”成功下线;国内首条年产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全线贯通;千吨级费托合成α-烯烃分离提纯示范装置开车成功,填补国内空白;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及制备工艺技术被工信部鉴定为国内外首创;汇能LNG助力液氧甲烷火箭(ZQ-2Y3)成功发射;年产1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及液化示范项目填补行业空白。打造了鄂尔多斯实验室中试基地、乌审旗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一条条生产线背后,是企业的创新动力竞相迸发。全市新增“三清零”企业59家,达到230家,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较2022年分别增长33%和60%,提前完成“十四五”“双倍增”任务。科技创新正在加速引领鄂尔多斯产业变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四道风景线,是一条条科技人倾力编织的创新“服务线”。坚持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将创新服务贯穿到科技创新全流程、各环节,把创新资源凝聚成强劲创新动力。强化政策保障,深入落实“科技新政30条”,兑现政策资金3.6亿元,让创新主体真真切切得实惠,正在推进政策迭代升级。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了“蒙科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新增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2家,自治区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6家,培育技术经纪人200余人,全市输出技术交易额7亿元,同比增长26.5%。解决创新主体实际困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四下基层”实践要求,把主题教育课堂搬到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寻策问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全年办理市长热线9件,满意率100%。不断深化市科技局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三型机关”建设,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依法行政,以“服务线”丈量科技创新工作深度。
第五道风景线,是一条彰显创新型城市未来轮廓的壮美“天际线”。全市科技创新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完成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基础性工作,历史性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2023年,获评2022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启动实施国家、自治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27项,开展市级“揭榜挂帅”项目6项,技术攻关成果将辐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市高新区不断提质进位,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升级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鄂尔多斯实验室申建绿色能源颗粒技术与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加速建设,创新平台的能级不断跃升。自治区专门出台《支持鄂尔多斯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政策措施》,为我市创新发展给予全面政策保障。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可以清晰地看到,鄂尔多斯科技创新的蓝图已经铸就,必将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赢得未来。
各位代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自治区、我市都在大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科技创新对鄂尔多斯市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更是使命所在。2024年,全市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核心任务,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以打造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创新城市为主线,坚定不移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要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谋科技就是谋未来,谋创新就是谋发展。恳请各位代表一如既往关注、关心、关爱科技创新工作,共同谱写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新篇章!